第四十三章 道心應住如神在 分別歧路問靈台(第2/3頁)

這句話如果翻譯成現代的語言就是——我現在參加工作了,收入還不錯,家裏有困難一定要找我,不要委屈了爹娘。雖然很平常,但也讓人很有感觸。

而孫思邈則把梅振衣叫到一旁,此時他的個子已經有一米四左右了,雖然還不算太高但比一年前已經長出了一大截,身材在當時十三歲的孩子中算是健壯的了,可見這一年的調養修行非常之成功。

孫思邈仍然以習慣的動作手撫他的腦袋道:“騰兒,臨別莫傷感,你既是修行人,凡事要看得透徹,為師人雖離去,但師道傳承仍在你心,師父在與不在,並無分別!臨別之前,你還有什麽話要問我嗎?”

梅振衣:“在與不在,並無分別!……弟子想問的就是這句話,往後心中有困惑,又如何請教師父?請問此句心法。”這一問比較有意思,上師不在了,弟子又如何請教?一般人可能不太明白,但修行人確有此種心法。而且不僅是佛道兩家,別的門派也有。

孫思邈答道:“想當初入門之時,你開口問的是鬼神,我當日所答便是心法。修行上師傳授弟子,要把心印留下,弟子能否得到真傳有關資質悟性,但師父做的是否合格,就在於這在與不在,並無分別八個字。莫說是師父我,就算漫天神佛,在傳人心中也要做到在與不在,並無分別。你將來若傳授弟子,也要檢驗自己是否做到了這一點。”

孫真人這席話什麽意思?比較難解,可以借助一個心理學實驗來說明。當代西方有個非常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叫“不存在的人”:有一組心理學家虛擬了一個人,虛擬信息包括這個人生活的時代,姓名、出身、經歷,生卒期等,事實上這個人是不存在的,就似一部架空小說的主角然後他們開始通過冥想、催眠等方式與這個“不存在的人”溝通,經過了一系列的失敗後,終於有一個自稱是這個人的鬼魂開始和他們交談,告訴他們關於自己的一切。這還不夠奇妙,當談到那個人生活的時代。那人竟能糾正心理學家們對歷史了解的誤差,到最後溝通者給弄糊塗了,開始懷疑這子虛烏有的人物真的存在過。人神秘莫測的心境是一座可開啟的靈山,現實甚至比任何科幻小說更離奇怪誕。

這個著名的實驗已經非常接近於古代修行人的鬼神之說了,只差一層窗戶紙沒捅破。一個合格的修行上師會給弟子留下真正的“心印”,包括日常言傳身教所含有的一切信息,當師父不在時,弟子還可以在一種特別的入靜或冥想狀態中“見”到他,與之交流。

這對於普通人來說也許並不是很神秘。比如張三留給你的印象很深刻,遇到什麽事你會思考“假如張三在這裏,他會怎麽說,又會讓我怎麽辦?”然後會得出一個結論。而修行高人能把這個過程直觀化、具體化,可以在神識中招喚出師父或某些鬼神的形像,和他直接交流。

有些東西師父教徒弟了,徒弟也聽懂了記住了,但修行不是在學校上課,具體的境界和各種法術神通是要一步步實證的。有時候師父傳完法就走了,弟子在漫長的歲月中逐漸修煉,所依靠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這種心法。

那麽在神識中招喚出來的師父,是否就是師父本人呢?是也不是!說他是,是因為與之交流所說的話,回答的問題,與師父在時不會有什麽兩樣,因為這個形像本身就是上師傳道時留下的一切信息。說他不是,因為那只是神識中的一道心印,他不會再告訴弟子以前沒有傳授過的東西。如果弟子有什麽新的收獲或突破,那也是在這種交流點撥下自己求證的,只不過通過這種方式感悟。

為什麽修行人自古以來要修到大成真人之後,才可以正式為傳法上師收弟子入門呢?就因為如果不到大成真人境界,就不能給弟子留下心印,師父一旦因故離開,弟子修行就無所適從了。弟子要使用這種心法也是有條件的,比如有的門派首先要修成“回魂仙夢”能夠巨細無遺回憶起此生一切往事,然後才能運用此種心法,丹道弟子至少要有“靈丹”境界,佛門弟子至少要能入“三禪”定境。

再比如說密宗有一種“本尊上師法”,修行中可以與上師交流,而那位“本尊上師”在現實中或當時的年代中,對於其它人是根本不存在的。甚至有人悟性極佳只看道藏典籍,突然開悟也能修行有成,他甚至能與留下法門的“上師”進行神識中的交流。這種情況看上去很神奇,但交流的範圍不會超出他所悟的內容,弄不好也會入魔,也算是一種類似的心法吧。

孫思邈當然不會教梅振衣密宗本尊上師一類的心法,他是行醫的道士,而且梅振衣拜師問道時開口談的是鬼神之說,臨別之前孫思邈秘傳心法叫作“靈山心法”,入門第一步稱為“如神在”,孫思邈只教了這第一步的口訣,更高的境界需要梅振衣自己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