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偏指他人欺奪信 名稱善意實惡行(第2/3頁)

……

張柬之擁太子入宮門,直至內殿斬關而入。張易之與張昌宗兄弟聞訊跑到廊下來看出了什麽事,正值羽林軍沖來,刀光起處將這兩個俊美的男子斬成幾段。眾人一直來到武後寢宮的門口,門外侍衛環立,張柬之扶著太子上前喝斥眾侍衛不要妄動,扣響了大門。

武皇聽見人聲嘈雜,料知有變,坐在床上厲聲問道:“何人膽敢做亂?”

張柬之等人擁太子入殿,一齊下拜道:“張易之、張昌宗謀反,臣等奉太子令入誅二逆,恐致漏泄故不敢預聞。臣等自知陳兵宮禁,罪該萬死!”

武皇見此場面也知無法挽回,怒視太子道:“汝也敢為此事嗎?二張既誅,可還東宮。”

羽林將軍恒彥範道:“太子怎能再返東宮?先皇以愛子托陛下,如今年齒已長,天意人心久歸太子。臣等不忘先皇厚恩,故奉太子誅賊。原陛下傳位太子,上順天心,下孚民望。”

武皇不欲答應,但此形勢又不好不答應,環顧殿中諸臣道:“我待諸位不薄,不意能有今日。這裏都是我特拔重用的治國之臣啊。”

武皇幾十年積恩威已久,目光這麽一掃視下去,群臣皆俯首有愧色,太子更是打哆啰嗦。這時崔玄道:“擁先皇與陛下之子登大位,便是報大德。”此話一出群臣附議。

武皇一拍床案道:“罷、罷!”把眼睛一閉也不再理會。

至此水到渠成。張柬之率眾擁太子出殿,命羽林軍收捕二張余黨。此時還缺一道手續,就是武皇命太子監國的敕書。太平公主又入宮勸武皇,終於把敕書拿到了手,第二天武皇下詔禪位。

張柬之擁李顯終於復辟功成,仍復國號為唐,大赦天下改元神龍。有功之臣當然皆有賞,張柬之為夏官尚書同鳳閣鸞台三品,崔玄為內使,恒彥範、敬暉為納言賜爵郡公,王同皎為駙馬都尉兼右千牛衛大將軍賜爵郡公,李湛為右羽林大將軍賜爵國公。

梅孝朗沒有直接參與宮廷政變,本人也沒有升賞,加蔭其子梅振衣為定遠將軍。

雲端之上的梅振衣又升官了,這回成了武散官將軍,多少有些哭笑不得。李顯復位為唐皇,改神都洛陽為東都,但沒有立刻回長安還是留在洛陽理政,武皇退位為太皇,居住在上陽宮。李顯率百官往上陽宮拜見武太皇,加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武氏退位時的尊號是則天大聖皇帝,駕崩後被削去帝號,尊為則天大聖皇後,後世始有“武則天”之名。“則天大聖”這四個字,多少讓人聯想到後世小說《西遊記》中杜撰的“齊天大聖”。

這一切,雲端之上的梅振衣都“看”得清清楚楚,他不看都不行,哪怕閉上眼睛也是元神明澈無礙,在這一片玄妙的空間裏,沒有尋常五官的限制。他看見的還遠不止這些,因為事情到此還沒有結束,武皇的帝王身仍留在上陽宮中,天上的眾位高人也一直站在那裏“看”著。

接下來將近一年時間,梅振衣看見了太多他原本並不太了解,甚至是他不願意看見的事。包括朝堂爭鬥、宮廷隱秘、後宮汙穢甚至難以啟齒不堪入目之事。他穿越前閱遍市井精通江湖八大門,照說經歷已經很豐富了,穿越後尤其是近年來只在山中靜修不聞世間事,萬沒想到今天還有這種經歷,都是自己從來沒有見證過的,剛開始有些好奇,再後來有點惡心,漸漸地有點麻木,到最後就不得不超然而旁觀了。

李顯在母親的陰影下,性格懦弱沒什麽主見,多年來日日惶恐不已。倒是他的原配太子妃韋氏經常勸慰他:“禍福無常,何用慌張?”這個女人親眼看見婆婆武則天一生的顯赫,受其影響極大,也欲行效仿。

李顯登基之後,疏於治國只在後宮享清閑。倒是皇後韋氏好攬權柄,比武則天初當皇後時威風更盛,竟追封其父韋玄貞為上洛王,大臣勸阻而李顯不聽,一切都順著韋後的意思來。武則天退位二張黨羽伏誅,但諸武弟子並未盡數受牽連,武三思仍在朝中。

武三思之子武崇訓娶了韋氏之女安樂公主,公主出嫁之時備極鋪張,皇親貴戚無不往賀。待李顯復位後,張柬之尚掌大權,有心腹秘語道:“二張雖誅,三思尚存,去草不除根,恐其復生。”

張柬之則答道:“大事已定,尚有何慮?”並沒有當一回事,等他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晚了。

話說李顯召幸女官上官婉兒,冊封為婕妤。其實那上官婉兒在武皇當政之時就不怎麽幹凈,則與蓮花六郎相戲被武後呵斥。武三思依仗武皇勢力常留宿宮中,與上官婉兒眉來眼去早已勾搭成歡。武三思年歲雖長但生得健碩,枕席上的功夫具有特長,婉兒自是喜歡。後經李顯召幸,也常嘆命不由人嫁於老夫,床上風光遠遜於武三思。偏偏皇後韋氏也是個淫婦,掌權之後在宮中一手遮天肆行無忌,竟然也動了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