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偏指他人欺奪信 名稱善意實惡行(第3/3頁)

韋後行事效仿武則天,但她可比武則天過分多了,武後是在高宗駕崩後才蓄男寵的,而李顯仍在韋後就想亂來。婉兒素來機警乖巧,十分會討韋氏的歡心。兩人之間幾乎無話不談,就連房帷私事也不避諱。韋氏曾有一次無意中問道:“你經皇上寵幸,滋味如何?我看似食哀家梨,未曾削皮何能知味?”

上官婉兒當然聽出了皇後的弦外之意,竟在宮中幹起了拉皮條的勾當,在李顯留宿別宮時,悄悄為韋氏引薦情人,偉丈夫正是武三思。從此之後武三思常常出入禁掖,享受那一箭雙雕之美事,宮中放肆只瞞著皇上一雙耳目。有了這層關系,韋氏與婉兒常在皇上面前舉薦武三思為棟梁之才。李顯也樂得將政事甩手,拜武三思為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上官婉兒為昭容,專管宮中詔命。

張柬之這時候才著急了,入朝面奏,請皇上削諸武權柄,哪裏還來得及?如今的李顯,已經樂呵呵的被韋後、武三思、上官婉兒等人架空了。張柬之諫言無效,反而引起了武三思的警惕。與上官婉兒密議造出一種墨敕,只說是皇上手跡,不經中書與門下二省直接頒行。

宮中詔命都由上官婉兒掌管,蓋上玉璽外人也無從辨明。反正李顯即位後沒有多長時間,朝政大多已被武三思、韋皇後、上官婉兒等人把持,在朝中大行排除異己之事,韋氏的野心如武則天一般,張柬之等復唐元勛成了她的眼中釘。

想對付這些人可不容易,武三思心裏也嘀咕,曾與韋後暗語道:“張柬之等人出相入將,去太皇尚易如反掌,皇後自視勢力與太皇孰重?若不早謀恐受其害。”韋後聞言竟想出一條匪夷所思之計,陰笑道:“何不封幾人為王,陽示尊崇陰奪權柄,待他們手無大權再慢慢擺布。”武三思連連稱妙。

此後韋氏接連在李顯面前進讒言,說張柬之、恒彥範、敬暉、袁恕己、崔玄等五人恃功專橫,恐將不利於社稷。李顯根耳根軟,這話說多了也不得不信,但五人有功無過不好貶謫,就問皇後該怎麽辦。韋氏建議道:“不若封王,明為尊崇暗為抑制。”

自古以來開國之功才可異姓封王,而且下場大多不是很好,一般的朝臣除皇親國戚之外封爵最高到國公為止。這個離奇的建議竟然被李顯采納了,下旨封張柬之為漢陽王、恒彥範為扶陽王、敬暉為平陽王、袁恕己為南陽王、崔玄為博陵王,五人封王罷知政事,只需每月朔望二日入朝。韋後與武三思趁機將一批投機討好的弄臣安排入朝中,占據重要權位。

這一幕又一幕,梅振衣在雲端之上看得清清楚楚,他也明白了那些仙家高人談論世間事為何是那樣的淡然,估計他們對種種狗逼倒灶事見得已經太多了,心中早已超然。

武則天從二月初退位,到十一月末駕崩,整整有十個月時間,雲端之上的武皇從落坐凈白蓮台到圓寂,也是這麽長時間。為什麽梅振衣會覺得恍惚?因為所見世間一切閃現得太快,站在一片奇異的空間中,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雲端上的小和尚法舟僅僅念完三聲佛號而已!

這十個月梅振衣還看見了許多別的事,比如知焰與梅毅來到洛陽進了南魯公府,隨後又飛天四處查看。梅振衣當初是自己來的,告訴知焰放心在青漪三山鎮守,但這麽“長”時間沒消息,知焰也來找了。

梅振衣是在張柬之府上“失蹤”的,大事成功之後,梅孝朗當然要到張府接兒子,張柬之卻交不出來也說不清梅振衣的去向。梅振衣所住的小院有侍衛守護,沒人看見他離開一步,只有張小姐突然發現梅振衣消失,和外人也說不清楚。梅孝朗剛開始心中有數,知道兒子的神通,所以沒擔心。但這麽長時間見不到梅振衣回來,連知焰仙子也趕到洛陽尋找,他也開始擔心了,幾次逼問張家,而張柬之上哪裏去找人?待到張柬之封王之時,滿洛陽的人都暗中傳聞梅孝朗之子在張家做客時不見了,南魯公與漢陽王鬧翻了。

這些只是傳聞,因為梅孝朗並未報官,對外人只說兒子入山修道去了。知焰都找不到,報官府又有什麽用?但是梅孝朗與張柬之不合的消息,已傳遍東都。

梅振衣就在雲端之上,知焰城裏城外飛天來回很多次,為什麽就找不到呢?眾高人各展神通境界對峙,鎮元子站於中樞,這一片空間仿佛就從世間消失了。裏面能查覺外面的事情,而外面根本發現不了。就算知焰在皇宮上空飛過,也根本進入不了眾高人所在之處。

這一片雲端上就是這麽玄妙,小和尚法舟不緊不慢念了三聲佛號,人世間已過去了十個月,宮中武太皇駕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