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山河如舊人間亂 烽煙望盡無長安(第2/3頁)

江南富庶之地已太平很久,別說沒有受過訓練的士兵,就連軍械庫裏的刀槍大多都上了銹,最近的一場戰爭是七十年前徐敬業叛軍攻打蕪州,當時大將軍梅毅整頓軍馬登城抗敵,但也只是在城中據守不敢輕易出城決戰,今天就更別提了。

刺史正在憂愁間,菁蕪山莊的少主梅應行來了,身邊跟著一名叫櫻寧的女子還有隨行的家將。梅應行要效仿當年梅毅,組織民勇準備拒敵,而且他的志氣卻更大,對刺史說道:“我曾祖南魯王梅知巖,當年在蕪州起事非為一己野心,只求保境安民,我今日願相助太守組織兵備兵勇,抗擊叛軍南下。”

就像溺水的人抓住了一根求命稻草,宇文摩連連稱謝,同時不無擔憂地提醒道:“江南兵備荒廢已久,無能戰之兵,更無領軍之將。”

梅應行身旁有一人道:“我曾在邊鎮軍中效力,與胡虜做戰多年,願領蕪州之軍,請太史榜招募民勇,我家公子也招集了兩千族中子弟。”

此人是梅六之子梅效,梅六死後他被二伯梅二南收養,自幼在梅氏家塾讀書……卻對武藝兵法更感興趣,被梅毅舉薦到軍中,立軍功累官至左千牛長史。長安兵亂之時,他率家將把南魯公府的親眷護送到烏梅山莊,又立刻南下回到了蕪州,梅效與梅應行一見面,商量欲效仿當年梅知巖與梅毅事,兩人一拍即合,其時櫻寧也被梅應行從龍隱島找了回來,幫著一起出謀劃策。

宇文摩不僅答應了他們的請求,還往浙東聽濤山莊寫了一封信求助。這位刺史摩竟然出自修行世家聽濤山莊,想想也不意外,聽濤山莊子弟並非人人適合修行,其中有人考取功名做官也很正常。

青漪三山中的應願也收到了類似的求助信,卻是來自青城劍派。李隆基到了成都,派永王李璘沿江而下收攏兵馬招集各方勢力,其中就牽涉到青城劍派。

隱居世外的清修之人,怎會涉及這些事?其實從五湖亂華時就有這種事了,及至唐初,梅孝朗率大軍平定突厥叛亂,軍中就有妙法門與東華門的修士,對方也有薩滿大巫助陣,青城劍派的戒律以及祖訓並不提倡弟子插手世間紛亂,但一個門派並不是抽像的存在,門中修士與世間各色人等還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青城劍派太上掌門晚談亭幼年喪父,是被好心的鄰家接濟撫養成人的,鄰家之孫高仙琦如今是永王李璘麾下大將,帶著李隆基的詔書以及永王李璘的信,來到青城劍派求助。晚談亭決定出山,掌門四季書與門下十余位弟子也決定相隨。四季書命掌門大弟子雲飄渺與一眾晚輩弟子固守青城道場不得外出。

此刻天下時局非常亂,唐軍、叛軍、番軍中也是派系林立,西域一帶各族有的與李亨合作希望在平叛中撈點好處,有的則趁機圖謀做大,屬國吐蕃趁大唐西北邊鎮空虛派軍攻占安西四鎮,佛家、道家、景教、薩滿各教中很多門派的修士多多少少都插手了。

誰都認為自己站在正確的一方,在做該做的事情,一旦己方勢力壯大,那麽人間傳承基業也將開枝散葉,就算本意不想插手世間凡人的爭鬥,但誰不希望自己一教的門戶光大呢?而且各派修士包括已超脫輪回的仙家,都有一種隱固的道心,認為自己修證的道路最適合指引世人,不願見“外道”做大,見斥見謗。

人間亂鬥同時伴隨著修士之間的鬥法,你出手我也出手,這也許改變不了時局,卻極大的增加了爭鬥的規模與殺傷力,修士之間互有損傷勝負因此結仇結怨,到最後往往已經脫離人間戰場,純粹成為修行人及修行門派之間的紛爭,甚至蔓延到昆侖仙境中各派與眾散修之間。

有很多清修多年不問世事的修士被動地卷入,同時各教派的世俗弟子門生的摩擦越來越大,有的門派被滅,有的門派遭受重創,也驚動了仙家,易水仙人與好幾位天庭巡海神將突然下界,也與人間修士的動亂有關。

應願前世是一株修行至世間法盡頭的段節梨樹,經歷天刑失敗輪回重修,她明白何為天刑、何為輪回、何為超脫?根本連插手這些事的心思都沒有,再加上守護宗門職責所在,不敢擅做主張,對於各派系的求助或拉攏都婉拒。但應願並未阻止梅應行以梅家的名義組織蕪州民勇,也只能盡量相助,派阿斑給梅應行護法,蕪州梅氏子弟願跟隨梅應行,總計約有兩千人,其中有正一門弟子十余人。

在應願看來,若人世間的動亂照這個形勢無節制地發展下去,到最後情況一定會顛倒過來,終將不再是人間紛爭簡單的牽連各派修士與仙家,而是各派修士與仙家之間的爭鬥波及世間,人間不知會成為什麽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