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途漫漫 第三九二章 白玉珠

阿儺道:“這倒是件喜事了,第三句便是,再入靈山,你即成佛!”

觀音面上一喜,道:“多謝尊者!”

阿儺雙手合十,與觀音客氣幾句,便轉回靈山去了。

觀音望著阿儺背影漸行漸遠,玉面俏容蒙上了一層陰霾。這三句話,細究起來,其實一句比一句陰狠。第一句還則罷了,無非叫自己一心侍奉佛門;第二句卻是赤裸裸的威脅了:你觀世音沒有什麽能瞞得過我如來佛祖的!只是觀音無論如何也想不通,如來是如何知道那張字條存在的呢?

第三句最令觀音膽寒,成佛?靈山諸佛觀音見得多了,一個個如同行屍走肉一般,張口閉口都是佛經法典,實在索然無味到了極點,自己若也成佛,還不如幹脆死了算了!這個成佛,也說不好是如來對自己的拉攏還是恐嚇了,或許在他眼中,每一個釋門中人都是願意成佛的吧,但這點如來卻真看錯了!我觀音菩薩,偏偏不願成佛!

但是,眼下便有一件大事等著自己去做。“半月之內促陰陽”,如果唐僧真的不走了,便要使出那個法子了嗎?如來傳給自己的那個法決,一旦念出,唐僧便真的能繼續西行?難道如來將唐僧操縱成一具木偶傀儡了嗎?

半月之後,自己是按照如來指使行事,還是另想他法,再謀生路?

觀音此時大為犯難,身子佇立在落伽山附近海上久久不動,海風強勁,將她白色裙袂吹得獵獵作響……

※ ※ ※

悟空身處獅駝嶺中,不知人間歲月更叠,自己已沉浸在地藏送他的那一縷神念當中。

這縷神念裏,蘊含的是地藏自混元金仙巔峰跨至混元至聖的所有感悟,悟空也不知思量了多久,才漸漸摸索到了一點苗頭。

原來在此天地之間,無論是人是獸,凡有九竅皆可成仙,其中有許多玄妙之處。

所謂九竅,乃是兩眼、兩鼻孔、兩耳、口、下身水道與谷道也。

有經雲∶天氣下降,氣流於地;地氣上升,氣騰於天。天地交而生化萬物,反而推論,人便是秉天地陰陽之氣而生。是以人之形身,應天地之日月、星辰、山川、溪谷等等。

而人之九竅,上三竅如眼鼻耳皆為偶數,下三竅口、水道、谷道皆為奇數。奇偶之間,又稱為人中,此非巧合,有根有據也。

又有五臟皆與九竅相連,肝開竅於目、心開竅於舌、脾開竅於口、肺開竅於鼻、腎開竅於耳及前後陰等等。五臟之中,肺、心、肝為陰中之陽,故而開竅皆偶,脾、腎為陰中之至陰,而開竅皆奇,此天地爐錘之妙用也!

蓋因九竅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交互,上下和平,水隨氣而營運於外,是天地交而九竅通也。若陰陽不和,則九竅閉塞,水道不行,則形氣消索矣。

而修仙者既與天地同根,本身便自稱宇宙。常人生不過百年時光,自然難以發覺人之身體竟有如此大的玄機。

修仙者要練的,便是發現自身的奧秘,終其一生,要與天地宇宙息息相通,方為大乘!

常有仙人傲然道:“我命由我不由天!”便是把握住了自己的命運,自信能與天地共長久。因此修真養性,練得乃是性命雙修。先天元神、後天識神、五臟六腑、八脈九竅……皆是自身這個小宇宙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混元金仙和混元至聖,分為仙途中兩個極為重要的境界,如果說混元金仙是懵懵懂懂知道了自己身體的奧秘,那麽混元至聖便是看清了自己,並且將自己的身體向著一個小宇宙的目標進行改造。

悟空想通了這點,終於明白為何有人能自創一界了,原來一入混元至聖境界,首要學會的便是“宇”的奧妙,也便是空間之秘密。悟透了這個,想要自行建立一界,實在是再容易不過的事情。

他再回憶自己在如來掌心中的那場經歷,如來以混元金仙的修為強行造出一界來,雖有強大的經驗和閱歷作為輔佐,但終因修為不夠——或者說尚未達到創造一界的條件——而露出了破綻,被悟空逃脫!

而無論是燃燈所創的斜月三星洞或三清共建的三界,都比如來掌中之界不知穩定了多少倍,看來不入混元至聖,對空間的理解確是難以達到創界要求。

說歸說,悟空雖想通了這個道理,但想和做絕對是兩回事,地藏成聖不知幾多年頭,所感所悟豈能一刻參透?

悟空便在這地藏為他辟出的空間內冥思苦想,直到將地藏所傳體悟得再透徹不過,卻也沒有太多進境。悟空不禁自問,是自己太笨了嗎?他卻不知道,凡人修道,必要先知其理,然後再經年累月打坐熬磨,方可如滴水滲巖般慢慢領會。悟空從未經歷過這樣的過程,自然心急。

便在此時,他心思一動,想起了真武給自己的那顆白玉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