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5章 萬法歸一現本我(第2/2頁)

一席話說的諸修皆在緩緩點頭,五越禪師則道:“聽聞大修一言,解我心中迷惑,五越參禪千年,竟不能明悟天地初心所指,甚為愧慚。但請大修說法,以開我等靈慧。”

原承天也不謙遜,便道:“世尊創世,固然是缺失甚多,遂使五界有崩塌之危,天外靈域終究難立,究其原由,便在於失之教化。那天地億萬生靈,各依本性而修,不知天地,不知敬畏。殺心布於四海,私欲修之不去。”

“且瞧這天地法則,更有諸多漏洞,強者恒強,不受天地約束,縱然惹了煞氣,也可一洗了之,試問諸修心中怎有忌憚?既無忌憚,便無敬畏之心,自然縱性而為,昊天亂局,就此而生。”

“那世間善法,自該是人人皆有出路,若有不公,便是區區嘍蟻之音,也該上達天聽。如今魔界億萬之眾,不得輪回,不得道果,一日為魔,終身被世人所忌,試問魔界諸修,怎能不來與世人尋事,以逞胸中苦悶?”

“再瞧這仙修諸法,或借靈丹妙藥以鑄其身,或借天材地寶方有尺寸進益,如此仙修之法,不過教給世人一個‘弱肉強食’的道理罷了,若你斬斷七情,不與人爭,反倒落了個被人所殺的境界,良善者被人所欺,奸詐者反達坦途,這般教化,可不是苦殺了萬年生靈。”

“又有這禪修之道,雖有不取外道之善法,內藏教化之功,卻因入門極難,世人仰望而不得。有善法而難行於世,固然是天地法則之失,又何嘗不是諸位禪師之失。”

原承天說到此處時,諸禪師皆是內愧之極,怎敢以一言來辯。

如此足足辯了十日,在座禪修之士言辭已盡,而原承天則是綽綽有余。而這十日問難,原承天亦得獲益無窮,借著諸修所言,回憶起世尊玄承的點點滴滴,十日之前的原承天,與十日之後的原承天,已絕非一人矣。

等到那奇山堂中漸漸沉寂下來,就見那諸修面上,人人皆露出狂喜之色,原承天至此也算是松了口氣,自己這套新法經諸多禪師十日問難,已被證明大有可為,也不枉自己多年心血。

等諸修沉默良久之後,五越禪師強抑激動之心,沉聲道:“大修,以這十日問難瞧來,此法十年之後,必有小成,百年之後,當可公推於眾,大修此舉,一改仙修法則,受益者無窮無盡,五越替天下蒼生,向大修一拜。”

說到這裏,五越禪師長身而起,鄭重整衣拂袖,就向那原承天深深一揖,慌得原承天急忙立起還禮。

枯木禪師在這十日之中,對原承天詰問最多,言辭最為激烈,如今則是五體投體,緩緩言道:“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大修可謂得之矣。大修當為天地聖師。”

此言一出,諸多禪修之士轟然而應,齊聲道:“大修當為天地聖師。”

原承天卻緩緩搖頭道:“諸位禪師,此次十日之辯,不過是得了個小小的結論罷了,那就是在下所創新法,庶幾可行,然新法初創,謬誤極多,其中精微之處,仍需極多推敲。在下一人之智,有時而盡,諸位禪師既逢此會,怎能憚勞,因此在下心中便有了計較了。”

五越禪師道:“聖師但有所令,無所不從。”

原承天道:“欲修新法,需集天下大德大能之智,在下於仙修之道,或可算略有小成,但於禪修妙法,只能算是略窺門徑罷了,還盼諸位禪師留此百日,好對在下耳提面命,以各自禪修明悟之法教之,若得首肯,承天替諸界蒼生,向禪師們謝過。”

此言一出,諸禪師皆是愕然,一名禪師道:“聖師胸中萬有,超我等百千倍,又怎可視我等為師之。”

原承天笑道:“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師者亦不必賢於弟子,更何況教學相長,何疑之有?”

其實這道理淺薄之極,那禪師怎能不知,實因這十日原承天胸中法則萬有,諸修自五越以下,對其皆是敬若天人,忽然間原承天卻向諸修討教起來,又哪裏能轉過彎來。

原承天此言一出,諸禪師皆笑,齊聲道:“聖師所請,誰敢不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