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繩結

對於人族來說,萳族文明的發展過程可真是一段難以理解的歷史。

它們文明的發展,在“結繩記事”之後,就走上了一個與人族完全不同的方向。

作為一個樹棲的物種,萳族的先祖有著強大的立體空間思維,而他們在“抽象”的能力上也與人族、龍族這種智慧生靈無二。

因此,他們很早的時候就發明了許多打結的技術。而樹棲的環境也導致了繩結在很多方面的廣泛的運用,比如說固定樹木枝椏營造居住環境;將自身固定在半空中,抵禦掠食者的侵害;固定樹木之石頭制造原始的武器,等等。

在這一過程當中,他們逐漸將繩結復雜化。光是普通繩結就開發出了近百種打法。

而人族推算出來的扭結表【也就是列出繩結拓撲結構的表格】當中,較為簡單的扭結,全都在他們的“文字”當中。

換句話說,凡是有可能被打出來的、節點數目不超過十二個的扭結,他們全部都明白怎麽打。而這對於萳族來說,只是生存的基本技能。

而每一個扭結,都有數種變體。

這作為“文字”來說,其實夠用了。以地球上的漢字而論,漢字總數已經超過九萬,但是真正常用的只有三千五百多個,只需要掌握兩千到三千漢字,就可以正常的讀寫。就算是“十三經”這種古代的巨著,也只涉及了六千五百四十四個字。

近百種繩結,加上一些等價的變體,足以支撐起一套不那麽原始的文字。

但是,這還不是全部。當許多繩結組合在一起的時候,還能生出更多意義。

這在算學當中叫做“鏈環”——也就是數個不相交的扭結組成的幾何對象。一個鏈環在他們眼裏,能夠記錄許多復雜的信息。

他們用來傳遞信息的繩結,既不是文字也不是字母,而是一種完全不同的存在。單獨的繩結就存在意義,繩結與繩結的“組合”就具備單個繩結不具備的更高級意義。而鏈環的意義則更加復雜。

而部分節點超過二十的繩結,居然還具有一些法術意義上的作用。

這也是萳族修法的核心。

就像人族、龍族都有涉及符篆、法篆的一樣,萳族在修法當中也大量使用“繩結”。

薛不凡介紹了這些之後,取出一根繩結,道:“你可以實際感受一下。”

辰風看著這個結,腦子裏出現了一些模模糊糊的感受。那是獨立於所有記憶之外的記憶,不與任何記憶發生關聯。他疑惑道:“這個……”

“如果想靠只雙眼看穿復雜繩結的打法,是不是有些太過自信了?”薛不凡將繩結推出去,強調道“用手摸,或者用靈識也行。”

辰風的手指與繩子接觸,然後順著這纖細繩子的方向移動。

繩結的形狀,記錄了復雜的聲音。這是一種高度抽象的“文字”。在撫摸繩結的時候,辰風甚至可以感受到繩結當中記錄下“音節”——這些繩結除了表意之外,居然還具備表音的功能。

復雜的信息就被縮在這小小的立體結構之中。

然後,辰風才“明白”這句話翻譯成人族語之後的意思。

“朋友啊,你將未來托付於誰……”辰風睜開眼:“什麽意思?”

“貌似是一句諺語……還是名人名言,或者警句?”薛不凡攤手:“我們才來這兒幾天,根本就不懂萳族的歷史。不過,據說是友誼的象征。來的第一天大頭領送給我的。”

辰風不敢相信的看著手中的繩結:“這才……七個結啊。”

“表面上是七個繩結,實際上是九個扭結,有兩個繩結從數學上來講,是兩個扭結組成的簡單鏈環——萬法門的童道友說的,我是不大明白了。”薛不凡道:“這兩個扭結裏面,其中有一個扭結和扭結‘朋友’連接在一起,表示‘一個語氣詞’,另一個與扭結‘未來’連在一起,表示語態。”

辰風看著自己手上的繩索:“我從來沒有想過,繩結居然還有……這麽復雜的變化。”

“這就復雜啦?”薛不凡又取出一根繩結:“我用十塊天然靈石換來的,讀讀看?”

這一段繩索上面一共有二十個結,每一個結都比薛不凡取出的第一根繩索復雜得多。辰風接過繩索,手指劃過。這一次,比起文字,他最先想起的是圖象。

漫長冬夜過去之後,柔柔掛在晴空上的太陽……格外甜的葉子……

“這是一首詩。”薛不凡道:“我都沒想到,自己還能遇到一個萳族詩人。只不過,這個種族現在還……或者說已經退回原始階段,詩人找不到飯吃,所以那家夥還是比較窮的。我們隊伍裏面有幾個喜歡他詩歌……或者說繩結的家夥,和他說了幾句話,然後用靈石換了他一些繩索,他就視我們如知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