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認真寫作(第2/2頁)

甚至說,語言本身的變化,都會讓詩歌的音律美變質。

其二,便是毓族自身了。長達五十三萬年的歷史,使得毓族的文卷真是比海還深,比天還闊。這些許年來,無數思想迸發,無數文墨碰撞。甚至說,這個星球以文道為主,在“文章”二字上下的功夫,自然也是比神州與地球身後許多。

這顆星球,這支種族,這個文道,什麽樣的風流沒有見過呢?

想要靠文抄來獲取文氣,也只有另辟蹊徑,完成這個星球所未有出現過的著作嗎?

但是,王崎卻沒有絲毫氣餒。作為邏輯學的大家,他深知,以自然語言為基礎的話,真的很難完成一個毫無漏洞的規則。

庫爾特·哥德爾曾為了“移民考試”而讀過美國的憲法。而他第二天的反應,卻是“我找到了一個邏輯漏洞,可以依法讓美國變成獨裁國家”。

當然,實際今日,也沒人知道哥德爾找到的法律漏洞是什麽。當然,恐怕這位數學家也沒有意識到作為憲法的執行者的美國人會不會讓這件事發生。

但是,王崎知道,他面對的,是一個只能遵循“遊戲規則”的系統。

而他遇到的這麽守規則的系統,已經被玩壞了。

所以,王崎再一次進行翻譯。

十五日後,文氣躍動,文成,三星匯聚,但第四星依舊未能成型。

王崎得文氣二度灌體,最終成為了大文師。

但與此同時,他的眉頭卻皺了起來。

“太奇怪了……”王崎如此說著。

他面前放著兩份書稿。每一份書稿都重逾百斤,文字之間靈光流轉,幾如法器。

這就是“文寶”了,而且還是“真跡文寶”與“原作文寶”,多重加持,非同小可。

第一篇,《試論<萬法算藏>卷一算術篇中形式上不可判定之陳述及相關系統》。代表王崎正式從“平凡”走向“不凡”,決定他現在學術地位的一文。

第二篇,則是《大音希聲》的第一章,也就是論述“一加一為什麽等於二”的那個——他用來忽悠謫仙苟大寶的。

這兩篇除了篇幅接近之外,就真的沒有一點兒相似之處了——而“篇幅接近”,也是王崎刻意選擇的結果。

但是……

“怎麽可能……”王崎低聲道:“得到的文氣總量,差不多……”

兩次獲得的文氣總量差不多。

在文道的定義中,兩篇文章都是“經部”,所值文氣相仿。

也就是說,文道認定,這兩篇作品的價值,基本一致。

但是,這不可能啊?這兩篇怎麽能一致呢?

“不……不不不。”王崎站起身,揉了揉眼睛:“換個思路,這麽想。也就是說,文道的評判標準,其實並不是‘技術價值’,也不是‘易傳播性’。”

如果論“技術價值”,王崎可以肯定,毓族所有作品加在一起,也不如一篇《試論<萬法算藏>卷一算術篇中形式上不可判定之陳述及相關系統》。

現代計算機都是馮諾依曼計算機。而馮諾依曼架構是圖靈機的工程實現。圖靈機的出現,是關於“判定性”問題的思考。而阿蘭·圖靈的思考,都是建立在哥德爾的基礎之上。

只要仙盟沒有放棄“信息化技術”這個大方向,那麽它就必然被銘記。

如果地球人不想放棄信息時代後一切科技成果,那麽它就必然被銘記。

所謂“永世傳頌”,不外如此。

這是一個時代的命脈。

能在“實用性”上與這篇論文角力的東西,史上罕有。毓族的風花雪月?王崎不信。

但是,這畢竟是專業論文。不是每一個碼農都會去讀哥德爾的原文。如果論“易讀性”與“傳播性”,那麽身為科普文的《大音希聲》遠勝前者百倍。

兩者並列,便能夠說明,文道的評判標準,絕非“技術性”,也非“傳播性”。

其實想想也是。若論傳播性,下裏巴人的戲曲遠勝經義。而這個世界依舊以“經義”為主導,就足以說明問題了。

“那麽,這兩者所說明的問題,就很明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