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鬼谷子證道

戰國歷114年,諸國震驚,王禪老祖被楚國公趕出了國都,並且免去了丞相一職,至於原因有很多版本,但是最權威的一個版本那就是功高震主,楚國公為了維護自己的王權,將王禪老祖驅逐。

這一件事情讓所有的國家都震驚了起來,王禪老祖是何許人也,那可是縱橫學說的創始人,如今的縱橫學說已經是人族之中最為強盛的學說,無論是那個國君或者軍師都在研究縱橫學。

但是無論怎麽研究,都不會有王禪的造詣高,世間流傳,得王禪者得天下,這話若是放在以前,絕對是個笑話,但是現在來看,這句話一點都不假。

楚國是什麽樣的一個國家,可以說是彈丸之地,但是現在卻成為了戰國第一大國,這是什麽原因,還不是因為王禪老祖在楚國做了三年的丞相。

試想一下,若是做十年的丞相,是不是九州就一統了,即便是十年不行,那麽三十年呢?

楚國公的此舉被諸國的國公都是認為此為無腦之舉,並且以秦國為首,五個國家都是準備攻打楚國,因為王禪老祖裏開出過已經預示著楚國要走向滅亡,天意如此。

恐怕這是楚國公自己都沒有想到的,王禪老祖前一步離開,五國聯軍已經集合了,來到了陳國與楚國的邊界,已經準備開戰了,而就在這個時候,楚國東邊的越國早就已經按耐不住了,也是在這個時候發動了攻擊。

王禪離開楚國三個月,諸國對於楚國的戰爭已經打響了,楚國滅亡之象已經形成,就算是現在王禪再返回,也沒有回天之術,越國已經從東邊攻擊,五國聯軍從陳國方向進入。

可以說北方與東方都有兵力入侵,或許是天意讓楚國滅亡,巴蜀國進入從西方進攻了楚國,讓楚國一時間沒有了招架之力,楚國公與楚國的一幹大臣都是著急滿地打轉。

三年前的那一幕再一次出現,上一次有王禪老祖出面,但是這一次又會有誰呢?

在最後的無奈之下,楚國割地求和,劃出了十分之九的疆域,才讓諸國的大軍退去,但也只是退去,會不會再返回來,誰也不知道,誰也摸不準。

五年之後,王禪隱居在最初衛國的所在地,也就是王禪的老家,在這裏王禪過上了隱居的日子,但是他的居所,可謂是人盡皆知,許多的國公都是派來了使臣,或者親自前來。

為的就是請王禪出山,並且都是最高的禮遇,一旦王禪出山,那麽就是丞相加國師,國家的一切權利都交給王禪,任由王禪發揮,但是王禪卻都是拒絕了。

一次楚國之行,已經讓王禪對於王權心灰意冷,在王權的面前,只要是利用完了,都會毫不猶豫的將你拋棄,甚至會將你斬殺永絕後患。

王禪封山,立下誓言永不參合人族爭鬥之事,但是王禪卻也聲明了他要收學生傳授縱橫學說。

這一個消息流傳出去了之後,頓時讓所有的國主都是派來了青年學子,希望可以拜到王禪的門下,畢竟王禪的縱橫十三說,可謂是冠絕南瞻部洲,領悟縱橫十三說就可以統一九州。

王禪收下四十八人,教導縱橫十三說,並且在教導之前,王禪明說學了他的縱橫十三說,不可為縱橫弟子,也就說是,他王禪只做老師收學生,不收弟子。

學了縱橫十三說之後,也可以創建屬於自己的學說,不算是背叛師門。

二十年之後,王禪教導了這些弟子二十年,將縱橫學說都是傾囊相授,沒有任何的保留,他在先前就已經算出,他是無法平定戰國局面,但是縱橫十三說卻可以。

也就是說他的學生可以平定戰國局面,但是他卻不可以,也正是如此,王禪將自己的縱橫十三說沒有保留的都是傳授了出來,讓那些前來求學的學子都可以學到縱橫十三說。

王禪現在的縱橫十三說與以前卻是有些不同,是全新的縱橫十三說,給其他的學說留下了一線生機。

改良版的縱橫十三說:第一篇,縱橫捭闔乃萬物之先,是方略、圓略、出入的門戶。治世安民,一統天下,兵非良策。擁力而避戰,交言而弭兵,不戰而屈人,以戰而止戰才為上策。

第二篇,兵機大事在知己知彼,要有致勝之謀,必須審其情,定其基。掌握敵隋要快、要全,暴露給敵人的要少、要慢,陰謀與陽謀,陽謀與陰謀,方略與圓略,圓略與方略,要交替運用,不可固守一端。兵無定策,策無定形,使人無可乘之機,是為“天神”。

第三篇,君臣上下之事,有親有疏,有遠有近,君臣之間遠遠聽到聲音就思念,那是因為計謀相同,等待他來決策大事。在這種情況下君主要重用,將帥就要出仕,建功立業。如果在君主近前不被任用,那是計謀不合,在這個時候卸甲歸田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