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立國祭天

鯤鵬老祖從離恨天回來後,在北冥海稍作停留,就來到東勝神洲,變成一個老道,自稱南華老仙,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遇到了伏羲。

南華老仙自稱曾是人族求道者,在昆侖山學了仙法,迄今已經活了三千歲,聽聞東勝神洲有人族賢者出世,便趕來輔佐指點。

洪荒世界畢竟不同,人族當然知道這世上有神有仙,活上三千年的人族前輩也不稀奇,見這老頭慈眉善目,不像妖魔,就接納了他。

南華老仙跟伏羲時常交談,表現出淵博的知識和不凡的見識,讓伏羲獲益匪淺,遂早晚請教,奉其為人族智者。

在南華老仙有意無意的指點下,伏羲變革婚姻習俗,倡導男聘女嫁的婚俗禮節,使血緣婚改為族外婚,結束了長期以來,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狀態。

伏羲本是準聖轉世,雖然真靈蒙昧,但氣運智慧遠超常人,他看見四季更替,萬物變換的自然變化,心有所感:人民雖然相安無事,但是生活在寒來暑往之中,卻不知道時間過去了多久。

盤古雖開了天地,但紀年之法,從未告訴世人,只在諸神仙之中流傳。於是他仰觀天象,俯察地理,制天幹地支的歷法,用以定歲時節候。

天幹者,有十,分別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者,有十二,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自此,人族以幹支紀年法,做六十甲子歷,既記載年月日時,也作載道之物。

天幹承載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載的是地之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運;天道與地道決定著人道,故設天幹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運。

天地定位,幹支以定時空,時空以定世界。幹象天而支象地,萬物雖長於地上,但是萬物的榮盛興衰卻離不開天。

十天幹與十二地支的組合,形成了六十循環的紀元法,用以闡述天地人事之運。

伏羲又根據幹支之法,而始創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古老傳統,並發明自然數字,以契天地和計數。

幹支一成,功德無量,人族氣運再次勃發,仿佛一個瓶頸被打開,自此部落發展一發不可收拾。

周圍部落見風姓部落日益強大,伏羲功績可比日月,是人族自古未有之賢者,於是共推其為人族共主,希望他將仁德智慧帶給整個人族。於是伏羲就成了人族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皇者。

南華老仙言,既做人主,豈能沒有制度?當祭祀上天,建國家、立社稷,為萬民謀福祉。

伏羲略躊躇,不過在他祭祀聖母娘娘的時候,得到娘娘指引,言人族共主者,代天帝牧守山河,當求得天帝賜福,以運化四時五行,風調雨順。

伏羲遂不再遲疑,決定祭天立國。為紀念其母,就建立了華胥之國,定都陳地,自己做了一國之主,萬民之皇。

不過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在這之前,尚需祭祀上天,以求天帝賜下總、理山河的權柄。

南華老仙言,泰山高不可攀,泰山之主乃帝子,可溝通天意。當在泰山之巔建五色祭壇,封禪祭祀,以承天命。

伏羲問道:“何為五色祭壇?”

南華老仙拿出一團五色土,言道:“這是代表國家社稷的靈土,老朽於無意中得到。雖只一團,可化萬鈞。共主只需上了泰山,將五色土拋出,祭壇自成。”

伏羲在人族各部落中選拔了一批德高望重的前輩,並從祖庭中請出三祖,一起登上泰山,欲要祭天。

就在伏羲開始往泰山祭天之時,被天機讖遮掩的天機終於露出端倪,被諸聖察覺,頓時各自變色,對天帝的行為大為不滿。

聖人與天道一體,天道權柄,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聖人權柄,所以諸聖也有權力決定人間皇朝的興衰,譬如女媧娘娘敗壞成湯國運、鳳鳴西岐等,看起來是天數使然,但也少不了聖人的運作。

要不然如果真的是天命不可改,商朝氣數已盡,通天教主是傻了,非要從頭到尾和商朝湊在一塊,那麽多弟子在朝中為官?

還不是覺得自己有能力決定皇朝存續。畢竟他雖然號稱截取一線天機,但也是在順應天道大勢下的情況下,改易命運。並不是動輒要逆天,跟天道對著幹。

最後的結果也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通天教主被四聖打敗了,商朝也就滅亡了。如果他勝了,商朝就會繼續延續下去,這完全取決於聖人爭鬥的結果,哪談的上天命?

如今東王公欲轉移天道權柄,將人道皇朝更叠,甚至三皇五帝業位盡操於自己之手,大享人族氣運,也無異於奪取聖人權柄,他們豈會坐視不理?

就算出於打壓天庭的目的,他們也會出手阻止,就見人教教主老子第一個坐不住了,一道金光從首陽山上飛出,化作一方金色大印,正是人族至寶崆峒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