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5章 場刊分數和紅毯!(第4/5頁)

醜陋。

這一段對手戲,是整部戲裏頭沖突最大的,齊西的表現非常好,松緊適度,快打的時候只見殘影,慢打的時候,韻味十足。季銘則更為有挑戰,他站在光影裏面,所有內心的,表面的沖突,都跟自然光影相互輝映。

在意識到自己醜陋的時候,他躲進陰暗裏,內心沖突的時候,光暗線在他臉上遊走。

配以表情的控制,肢體的控制。

簡直像是一頭困獸,時而從人形皮囊裏爬出來,時而又被鎮壓進去。

戲劇感極致強烈。

這一次的鼓掌,是由前排的專業人士帶動的,被震撼的其他觀眾,隨之應和,於是蔚然大觀。

至此,李元的心態變化,從進入到一個想象中的桃花源,到開始意識到假象背後的現實,再深一步,從這現實裏看到自己內心的現實,他已經處於一個崩潰的,自我否定的邊緣。

齊西建議他和小花一起去遇仙降上聊一聊,那裏對兩人都有特殊的意義。

二上遇仙降,與其是說李元跟小花的交流,不如說是李元跟自己的交流——小花就是以前的他,一個為自己假造了桃花源的人,以為只要進入其中,就可以獲得撫慰和圓滿。

李元試圖從小花身上,找到真正自我和解的方法。

他尋找到了個合唱比賽的機會,如果能夠得到省級獎項,就可以加分進入縣裏的中心學校就讀。

合唱環節頗有致敬《放牛班的春天》的意味。

李元苦心孤詣地讓王小花真正願意表達出對唱侗歌的熱情——而不僅僅是為了一開始的加分。在乘著老舊但幹凈的小巴、穿過山林荒坡的綠皮火車去往縣裏、省裏參加一次次比賽的過程中,小花兒漸漸感受到和大家一起唱歌,一起努力的幸福。

得了第二名的合唱隊載譽而歸。

慶祝的時候,小花兒從口袋裏掏出兩個風鈴來,說是鐵的,不是銀的,買不起銀的,想要跟老師一起掛到遇仙降上去。第三次上遇仙降,李元看著王小花跟阿爸阿娘說自己唱歌拿獎了,開朗活潑滿足——他自己看著兩個掛的高低不同的風鈴,伸手過去彈了一下。

叮!

小花兒回頭過來,露出粲然笑容。

結尾是李元辦了個詩社,帶著學生們在山坡上背詩,小花兒和幾個女孩子,還有混在其中的二球,在另一邊唱著侗歌,陽光灑落,白花青草,遠山近水……

最後也沒有明示,李元是否從小花的改變中得到了自我和解的秘鑰。

是拋除幻想,擁抱現實?

是解放內心,寬容自己?

是愛在心間,為人為己?

這就要交給看電影的人了。

……

放映結束後的掌聲,還是相當熱烈的。

很多外國影人和季銘擁抱,贊揚他奉獻了讓人驚嘆的演出,當然也有相對直率一點的,說電影略顯平淡,創意不足,而且有些虎頭蛇尾,希望未來能看到更好的屬於季銘的作品。

一概照單全收。

如文晏在企鵝影視大會之後,跟季銘見面的時候,就是傳魔幻緋聞那一次,她說了剪片的思路和考量,再加上最後的減法。其實她跟季銘都已經有準備,這不會是一部水桶式的電影,面面俱到,他們放棄了很多,比如原先李元跟小花的沖突會更劇烈,和解的過程也會有更多現實性的刻畫,但後面都被斬掉了。

保留下來的,是純凈的人物心理變遷,是飽滿的情緒填充畫面,是恬靜自持的推進底色。

不失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這是季銘自己的評價。

播完之後,固然有采訪,但其實整體的發酵,還在第二天——因為這一天的主角另有其人,克裏斯托弗·諾蘭駕臨戛納,為重制的70mm《2001:太空漫步》站台,以及開辦自己的大師班。當然,隨後《太陽之女》,女性影人的集體亮相,也頗為吸睛。

第二天,場刊給出了評分:2.8分。

這不是個特別出彩的分數,但是同一天首映的,被女性電影人活動盛大支持的《太陽之女》,只有1分。

對比如此強烈。

《好萊塢報道者》非常直白地說:“早晨首映的《遇仙降》,並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但她是我們在電影節上喜歡並希望看到的電影作品。而同為女性導演,且為女性題材,所以得到凱特·布蘭切特領銜支持的《太陽之女》,俗套、無味、生硬,完全浪費了觀眾的時間——從這個角度來說,頗為諷刺。女性導演們,或許不應該迷戀題材的正確性。”

《銀幕》的評價要積極的多:“《遇仙降》重復使用了一個被傳說賦予特殊色彩的地點意象,主演每一次的關鍵改變都在這裏發生,所謂遇見神靈的地方,導演顯然意有所指,神靈,就是我們坦誠而不加掩飾的內心——復雜、多變和善意隱藏自己的現代人,往往無法認清自己真實的想法,或許真的有一個神靈在,我們將會可以更坦率面對自己,並發現我們真實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