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最後的團圓宴

難得的好天氣,一直晴著,只是沙塵越來越重了。北方的春天就是這樣,沙塵籠罩了一切,雖然晴著,卻難得見江南那樣明麗的日頭。

唐天明一直在奔忙。

每年的正月,唐天明都得像只陀螺似的,被王天達的鞭子抽得團團轉。王天達的天達時代集團下面號稱有8萬農民工,這8萬農民工一部分跟天達的關系是緊密的,另一部分只是借著天達的名義,在北京搞建築生意。北京是個重資質的地方,8萬人,分成小的建築公司,少說也有上百個,怎麽可能都有適合於北京的資質?天達集團就理所當然地成了他們的頭,也就是航母。後面跟著的,就是近百個大大小小的艦艇。這些艦艇平時倒沒什麽,但一年中有兩個時候,是相當麻煩也相當關鍵的。一個就是年關,8萬農民工中的90%得回湖東,怎麽離開北京,成了小公司和天達集團的大難事。唐天明到北京接手駐京辦後,做的到現在他認為最有意義的一件事,大概就是基本解決了農民工的回家問題。他當時到北京正是10月,很快,在與王天達的交往中,就了解到了農民工每年為著返鄉為著車票煩惱,辛苦倒不說,重要的是很多人年前根本回不了家。唐天明給王天達提了兩個建議:一是造出農民工回鄉計劃,按期分批。大部分人回家過年,小部分人留京守工地和繼續幹活。每年輪換,頭年沒有回家過年的,第二年回家。頭年回家過年的,第二年留京。這樣就可以減少1/3的人員返鄉。同時,唐天明建議盡快與各交通部門形成長期的合作關系。農民工的返鄉交通由公司統一安排,統一與相關交通部門,比如鐵路、汽車等聯系,提前預訂;這樣既解決了農民工買票難,又會受到交通部門的歡迎。王天達一聽,覺得這建議相當好,就拉著唐天明一道,跑了鐵路與汽車公司。果然如唐天明所料,無一例外地得到了支持。從那以後,湖東8萬農民工返鄉過年,在全國少有的成了“容易事”。王天達因此說:唐主任兩條建議,應該寫進《天達集團志》的。

8萬農民工帶來的第二個問題,就比第一個要復雜得多,那就是市場。

北京皇城,全國各地的人都湧了進來。建築業市場上,也是競爭激烈。每年一到八九月,王天達就得為下一年的市場發愁。甚至有個別年份出現了近兩萬人到京無工程可做的局面。工人們只好蹲在街頭,等著上門做零活。王天達說:我看著那些工人,心裏有愧啊!我都不敢看他們眼睛。他們是沖著我到北京的,可到了北京卻沒活幹。唐天明說這也不能怪你,市場經濟使然。但針對這種情況,要未雨綢繆,先計劃。不能臨時抱佛腳,那是沒用的。從6年前開始,天達集團走上了以計劃找市場,以市場定員工的決策方向,盡量不減少農民工,但相對避免無工可做的尷尬。唐天明以湖東駐京辦主任的身份,陪著王天達跑了上百家與天達集團有業務關系的單位與企業,並且成功地跟半數以上的單位簽訂了長期建築業務意向協議。這些協議很多到今天還在為天達集團所用。為了鞏固這些業務單位,這些年,春節過後唐天明到北京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跟天達集團一道,拜訪這些與天達集團與8萬湖東農民工息息相關的業務單位。每到一個單位,天達集團都會以駐京辦的名義送上一份禮物,不厚也不薄。人情大似天,湖東駐京辦主任雖然只是一個正科級,但畢竟代表著湖東縣委縣政府。縣委縣政府都出面了,這些業務單位們自然也跟著給面子。王天達為此對唐天明敬佩之至,也感激之至。人說駐京辦就是在京的小政府,王天達說:有這政府在,天達集團就會在北京的市場上更有作為。

事實也是如此,7年來,天達的業績翻了兩番。湖東有一半的學校都改名天達學校了,湖東財政每年還從天達這兒至少拿走兩三百萬。與之相適應的,王天達現在是江南省人大代表,湖東縣人大常委。王天達回湖東,宗仁書記會親自陪同,電視台還得播出專題新聞。

唐天明是從正月十二開始,跟王天達一道跑這些業務單位的。十一,他到葉老將軍府上去拜望了一下。老將軍感冒了,正臥床休息。唐天明將從湖東帶來的小鹹菜拿出來,老將軍口水都差點流出來了。老將軍說:“這小鹹菜,我可是想了幾十年;也就這幾年,因為有天明在,才能吃上一口。好啊!”

“只要您覺著好,湖東會不斷送您的。只是這鹹菜,吃多了不好,血壓高,也不利於大腦。”唐天明說著,老將軍也道:“這就得有節嘛!這個社會,懂得有節的人不多了。天明你懂得!這次回湖東,一切都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