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5/11頁)

誰知,廖志國卻與洪大光們不同,客套話也說了,卻不是讓賈大雄先拿方案,而是吩咐由黃一平參與共同商量,這顯然是玩了心機、耍了手腕。賈大雄當然知道,廖志國上任書記之後,之所以讓貼身秘書盯緊組織部這一塊,乃是出於對自己這個部長的極大不信任、不放心。有了黃一平這個欽差大臣,組織部裏的風吹草動皆在廖志國掌握之中。現在,廖志國幹脆讓黃一平參與物色常務副部長,看來自己精心準備的那兩套方案很難提出來了。

先說賈大雄的第一方案:組織部兩位專職副部長二選一。

前邊說過,賈大雄把持組織部這麽多年,一直是與那個剛剛離任的常務副部長相互唱和,形成了一個鐵桶般的“二重唱”組合。組織部幾十個幹部中,真正能進入這個組合者,只有極少數幾個人,而包括另外兩名專職、兩名兼職副部長在內的多數人,都只能遊離在外。

這兩位專職副部長,一位是部裏的老資格,長期主管企事業幹部和人才工作兩塊。此公一向老成持重,生性內斂、狡猾,能力水平雖然有限,卻具有某些組工幹部慣於見風使舵、裝聾作啞的習性。因此,他在組織部一呆就是二十多年,陪伴的部長、書記加起來也有十幾位了,是陽城乃至全省組織系統有名的不倒翁。該副部長雖不是苗長林、賈大雄們的親信,卻因為胸無大志、難成大事,從來不會拂逆了他們的旨意。再加上,眼下其人年齡偏大且體弱多病,更是對“三劍客”構不成什麽威脅,即使放到常務位置上也只能做個傀儡。賈大雄提名此人,還有個冠冕堂皇的理由:關心老實人,照顧老同志。另一位副部長,則是一位年輕幹部,與洪大光同縣同鄉,似乎還有點沾親帶故,負責組織發展、黨員教育等幾個無權部門。此人倒是有些野心、官欲,當初借了洪大光的關系,年紀輕輕坐上副部長位置,一心巴望著再向上奔。像這樣有想法的人,心裏自然不夠踏實,難免首鼠兩端、瞻前顧後。過去,洪大光還在陽城,賈大雄出於各種原因,一直有些防著這個副部長,實權部門不讓其染指。現在洪氏遠走省城了,其人反倒顯得易於掌控,讓他當了這個常務副部長,同樣是傀儡一個。賈大雄推出此人,打的就是洪大光的旗號。

賈大雄推出的這個第一方案,實質是反用了欲擒故縱法。因為他知道,這兩位副部長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都不是常務副部長的最佳人選,廖志國十有八九不會同意。話再說回來,即使廖志國勉強同意了此方案,於賈大雄也是一個不錯的選項——身邊多一個傀儡,總比多一個敵手強吧。

從內心深處講,賈大雄最希望實現者,其實是第二方案中的最後一個選項。

賈大雄的第二方案中,首先選擇黃一平不過是某種障眼法。他知道,對於黃一平的出路,廖志國已經有了明確意向——放到陽西做區長。他將黃一平列入常務副部長的首選,雖然只是一種姿態,卻也有多重意義:一來,可以取悅廖志國、拉攏黃一平,說明我賈大雄眼裏看重你廖氏陣營中人。二來,你不是不放心我賈某人,要將貼身秘書派到組織部來監控嗎?我幹脆給他個常務副部長的位置,讓他名正言順來當這個眼線。當然,賈大雄也明白,漫說廖志國不會放,就是放了,黃一平本人也不肯來。因此,這個擺布實質上是起到掩護作用,既麻痹了廖志國,又為後邊的胡春來做了鋪墊。

選擇文化局長徐曉凡,則有一箭雙雕之意。在廖志國的圈子裏,徐曉凡是個八面玲瓏之徒,仗著其老爹的雙仁集團做後盾,明著投奔廖志國,暗中卻也已經走了苗長林、賈大雄的路子。這種狡兔三窟、腳踩幾條船的路數,在官商兩界皆司空見慣。既然陽城官場盡人皆知,徐曉凡是你廖志國的親信,那好,我賈某人幹脆將他作為常務副部長人選,成了可以賣個人情,一邊籠絡了徐氏父子,一邊示好於你廖書記。假如不成,又正好委過於廖志國,或許能將徐曉凡從廖氏陣營離間出來,也算是一種招安手段吧。須知,最近一段時期,“三劍客”們一直想在廖志國陣營打開缺口,卻苦於無從下手、更無明顯成效。眼前,如果徐曉凡能夠倒戈,也許就能從他那兒取得重大突破,獲悉廖志國夫婦收受賄賂、以權謀私那些具體事實。

那個教育局常務副局長胡春來,則是苗長林、賈大雄的一個鐵杆親信,別看名次排在最後,卻是他們最希望成功的人選。按照賈大雄的如意算盤,只要運籌得當,胡春來極有可能後來居上、爆冷勝出。

總之,賈大雄準備的兩套方案,於他而言,並無好差、優劣之分,只有更好與最好之別。而對廖志國來說,則可能個個是倒鉤,處處有陷阱,一旦選擇不當了,則會讓組織部這個重要人事陣地,又一次完全落到“三劍客”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