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坐而論道(第2/5頁)

"那又怎麽樣?"石存山頓時警覺起來。

"怎麽樣?你們不是成立了秘密專案組了嗎?我聽說鄧副市長親自掛帥,有這事吧?" 鄭衛國往金煙嘴裏塞了一支煙,點上火慢慢悠悠地吸著問。

"衛國,你對這個案子怎麽這麽感興趣?"石存山笑裏藏刀地問。

"存山,我不是感興趣,只是好奇,鉬礦是個馬蜂窩,你這一劍捅上,小心被馬蜂蜇了!"

"衛國,聽你這口氣好像知道誰是馬蜂了?"石存山步步緊逼地問。

"存山,你可別害我,我和通哥、懷遠都曾經在馬蜂窩裏呆過,知道別人捅一劍的滋味,我不過是憑借第六感覺提醒老兄,江湖險惡呀!"

"衛國,你說的江湖在哪兒?"石存山也點了一支煙吞雲吐霧地問。

"經過'肖賈大案'後我才發現真正的江湖在人的心裏,心有多險,江湖就有多險;心有多惡,江湖就有多惡!" 

鄭衛國還沒說完,丁能通接著話茬兒說:"這麽說,心有多大,江湖就有多大了。我看呀,是你們倆武俠小說看多了,這世上哪有什麽江湖,江湖像鬼神一樣,都是人杜撰出來,自己嚇唬自己的東西。"

"江湖的稱謂最早是由莊子提出來的,"顧懷遠插嘴道,"出自《莊子·大宗師篇》,原句是'泉涸,魚雙與予處處於陸,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莊子歷來以寓言的形式闡述玄妙的真理,可謂寸字寸金。江湖不是小溪,也不是大海。之所以不是溪水,是因為溪水不能容納更多,給人的感覺更是潺潺細水,清澈見底,我們不忍心看到它渾濁;之所以不是大海,是因為大海廣闊洶湧,深不可測,心中只有敬畏,感覺望而卻步。只有江湖,才能真正表現人的處境,江有溪之雋永綿長,而且有奔騰之勢,復雜的水境泥沙混雜;湖有海的深沉,無窮的生命蘊涵其中。人之悲哀,就在於江湖。所以古龍先生在一本武俠小說中借殺手燕十三之口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還說,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什麽是江湖?恩怨就是江湖。因為只要有人,就有恩怨,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一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個江湖。再深一點說,在中國人心中,江湖早就成了一個具有獨特文化內涵的概念。中國古代的隱士往往與政治有關,基本上有兩種:一種因不能躋身朝廷和官場而退居江湖,一種因不願為現實政治所束縛而退居江湖,前者基本是儒家隱士,後者基本上為道家隱士。他們都是正統社會的知識分子,屬於所謂'士'的階層。所以,隱士不管怎麽隱退山林仍然是正常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隱居只不過是他們生活的一種狀態,一種與入世相對的出世狀態,算不得江湖。其實真正的江湖是指與正統社會相對立的一個秘密社會,這個秘密社會不一定有完全統一的組織形式、固定的法律規範,但它有形形色色的人物、五花八門的團體、相對穩定的規矩和道義原則、稀奇古怪的語言,它們共同構成了江湖這一充滿神秘色彩的奇異世界。這個世界不再是一個地域,從地域上根本無法找到江湖,江湖與正常社會共有一個地域,那就是中國這片遼闊的土地,江湖之所以能獨立成一領域,是由於它那為常人無法了解的秘密文化。通過這一秘密文化,江湖得以寄生在正常社會之中。"

"懷遠,那按你的理論,官場就是最典型的江湖。"丁能通插話說。

"怎見得?"顧懷遠感興趣地問。

"官場上流行幾千年的謀權、掌權、固權的潛規則不就是你說的秘密文化嗎?"

"能通,你說的這些秘密文化都是腐敗文化,是文化垃圾。"石存山不屑地說。

"但是腐敗文化在中國卻落地生根了。我給你們說個事,你們可能不相信,但確實是真的,林娟娟和袁錫藩雖然離了婚,但是沒有袁錫藩,林娟娟也不會有今天,快過年了,娟娟讓我陪她去昌山監獄看看袁錫藩。通哥,錢學禮和袁錫藩都關在昌山監獄。" 鄭衛國叼著金煙嘴說。

"我知道。"丁能通回答。

鄭衛國接著說:"你們想不到吧,袁錫藩和錢學禮竟然一邊服刑一邊辦了個公司,公司雖然是以錢學禮小舅子的名義開的,實際上卻是袁錫藩和錢學禮合開的,兩個人在監獄以看病為名經常外出與親友會面,接受宴請,處理公司事務,還可以使用手機與外界聯系業務。"

"怎麽會這樣?"石存山憤怒地問。

"怎麽會這樣?因為袁錫藩和錢學禮按月給一分監區長和教導員發'工資',還給監獄長買了房子,所以這兩個人服刑期間,不穿囚衣、不吃囚飯,可以出入賓館酒樓,會見親友,甚至可以回家過夜,可以在監舍存放現金和香煙,知道的這哥兒倆是在服刑,不知道的還以為外出度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