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聯考1

星期六,四中高二的第一次聯考正式拉開了帷幕。考試科目:語數外,理化生,史地政,共九科。時間安排為周六上午兩科,下午兩科,晚上一科;周日上午兩科,下午兩科。

在考試之前,對於聯考,王勃因為內心深處的不在乎在行為表現上一直顯得有些漫不經心,緊張不起來。但是,當置身於考場,看著面無表情的監考老師拿著試卷走進教室宣布考試紀律的時候,被深埋了十幾年的有關考試的記憶和經驗開始有了本能的反應。他明知道這次考試的好壞對他的未來不會有什麽本質性的影響,但此時此刻,身臨此種環境,看著周圍一個個正襟危坐,如臨大敵的同窗們,王勃本能的就開始感到自己也有了些緊張的意味。

第一科考的是語文。語文上一世就是王勃得分的主要科目,這一世,有了三十幾年的人生經驗和閱歷,做起這些針對高二學生的題目來,基本算小菜一碟。而對於大多數學生比較頭痛的古文和閱讀,王勃解決起來也是得心應手,輕松加愉快。至於作文,前世王勃最擅長的是記敘文,寫人,敘事和狀物都比較拿手。記敘文考文采和情感,議論文考推理和詭辯。王勃的本性不是一個喜歡跟人辯論的人,他也沒那麽多歪歪道理,所以若非不得已,議論文他是能避則避。

今天的作文是一篇材料作文,根據材料提煉主題,可敘可議,王勃便打算一改前期,寫篇議論文出來玩玩兒。倒不是說重生後的他就變成了舌戰群儒的雄辯之士,有了把死人說活的口才,而是比起他的同學,甚至比起當代的所有人,他多了十多年的未來記憶,更經受過網絡浪潮和信息爆炸的洗禮,見識過很多新穎別致,讓人拍手稱道,甚至拍案叫絕的觀點。這些觀點,在後世的人看來或許是一種毫無新意的老生常談,但放在十幾年前的今天,王勃相信這些“洞見”的威力。

由於模擬的是高考,所以語文的考試時間也變成了標準的兩個半小時。連同作文,王勃用了一個小時又五十分鐘完成。最後花了十分鐘時間從頭到尾檢查了一遍。距離交卷還有半個小時,王勃擡頭瞧瞧了周圍的同學,要麽奮筆疾書,要麽抓耳撓腮的苦思著遣詞造句。王勃嘴角一勾,笑了笑,收拾起自己的“張飛啃西瓜”的鐵皮文具盒,出了教室。

他的提前交卷給一些人造成了壓力,但不少的人卻抱著一種幸災樂禍的態度。高中不像初中小學,提前交卷是常態,高中很少人提前交卷,能在規定時間把題目做完就不錯了。做完後有余暇從頭到尾檢查一邊的就是高手,哪有時間提前交卷?除了自暴自棄的差生。

第二科安排的是數學。在小學和初中,數學一直是王勃的強勢科目。高中因為他的高風亮節把自己的教科書讓給了同桌劉偉,導致他聽了三個月的天書。前面的基礎沒打好,後面便一直處於艱難追趕的狀態。整個暑假,王勃把數理化三科從頭到尾好好的捋了一遍,又做了大量的練習。而且以成年人的眼光重新學習中學時代的數理化,讓王勃有了一個全新的視角,有那麽點高屋建瓴,統領全局的意味。所以,數學試卷上的這些以高一教學內容為主的題目,在王勃的眼中,都沒多大的難度。

不過,盡管數學題目的難度不大,但是他畢竟離開考場已經十六七年了,沒了在考場上的那種緊張感和急迫感,時間分配上不太合理,直接導致他的時間不夠用。當考試結束的鈴聲響起的時候,他還在慢慢悠悠的在解最後一道大題。

看著做了一大半,就差個結果的大題,王勃一邊收拾文具,一邊苦笑著搖頭。成年人的思維,高屋建瓴的視角雖然可以讓他透析出題者的意圖,但因為時間的限制卻不足以讓他成為一個“解題機器”。要想成為“解題機器”,提高解題速度,大量的練習,反反復復的做試卷是必由之路。但王勃卻並不想走這條路,為了個分數來進行自我迫害。

語文和數學考完,已經十二點過了。王勃便邀請林文健,廖小清和李楊三個去自家的米粉店吃中午飯。考慮到一個小時後下午場的考試就要開始,幾個原來通常是回家吃午飯的人就都沒拒絕。

“上午的兩科你們考得怎麽樣?”路上,王勃問幾個好友。

“不怎麽樣,好多題都是瞎猜的。還有好多沒做,特別是數學。我感到這次的數學好難。”李楊愁眉苦臉的道。

廖小清嘆了口氣道:“唉,數學我也有幾道題沒做。後面的兩道大題一點思路都沒有。”

林文健點了點頭,說:“這次的數學有幾道題確實有點變態。一道選擇題和填空題沒啥把握。最後一道大題我只開了個頭。這次的成績估計不太理想。勃哥,你呢,考得怎麽樣?”林文健看著王勃問。其余兩女聽了,也好奇的看著王勃,想聽聽這個語文考試竟然提前半個小時交卷的家夥怎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