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0章 對導演不滿(第2/3頁)

讓他在表演時盡量控制情緒的宣泄,哪怕是大福發怒的狀態,也必須做到內斂和自制,這不是孤獨症患者該有的行為,他們不會懂得自制和收斂。

這是一個正常有理智的人發怒的時候才會克制!

可是這是導演的要求,他只能照辦,說到底電影是導演的藝術,作為演員,在不能和導演對表演達成一致的時候,必須首先服從導演的要求,這是一個專業演員的基本素質。

“如果按照薛小璐這個克制的態度拍攝下去,那麽也就是再現那部電影,頂多因為他的精彩表演,電影獲得更多一點認可,還是改變不了其他的什麽。”

周夏走動到監視器後面,站在薛小璐導演不遠處想著這個事情,今天他的戲份已經拍攝完成,剩下將會拍其他人的。

監視器中正在播放他們剛才拍的那個鏡頭,李蓮傑、杜綸鎂等人都圍過來觀看,大家都很滿意。

除了周夏。

因為只有他飾演的不是正常人,是個孤獨症患者,他們並不知道周夏剛才表現的發怒的度到底有沒有克制。

薛小璐知道,但是她需要的就是這種克制,而不是真實再現孤獨症患者發怒的情景。

周夏只能獨自心裏生悶氣,他對薛小璐有些不滿,但又很理解她這麽克制的原因。

電影在展現患有孤獨症的大福天真可愛之余,適當表現他失去理智發怒時的可怕,但一定要保持一個度,不能真的讓人感到害怕,最好能更多表現出大福的可憐,這才是她最想要的。

這樣影片既能顯示王心誠父愛的偉大和包容,對殘缺孩子無私的愛,也不會嚇到觀眾,讓人們對孤獨症患者感到害怕,勸慰那些父母們不要拋棄任何一個有缺陷的孩子。

薛小璐這樣的選擇很理智,也很符合電影的表達方式,傳遞主流的社會價值。

但是克制的結果就是這部電影就如一潭平靜的湖水,偶爾有點波瀾,可以掙到觀眾片刻的感動和心疼,卻絕對不會引起人們更多的思考和行動,走出電影院後,心情低沉幾分鐘,便一切都過去了。

周夏對這個知道的答案自然是不滿意的,那跟他在腦海裏回想一遍這部電影有什麽區別?

剛才拍攝的鏡頭播放結束,李蓮傑、桂綸鎂等人離開,下一個場景的一切準備也完成了,他們開始其他鏡頭的拍攝。

周夏向薛小璐走近了幾步,一邊觀看鏡頭裏別人的走位表演,一邊思考如何跟薛小璐提出他的這些看法。

他突然看到薛小璐從旁邊拿過一個本子,記錄起什麽來。

生活感悟?工作心得?

周夏猜測著,卻不由靈光一閃,想到了一個跟薛小璐溝通的辦法。

他在體驗生活時,每天也記錄筆記,記載了他每天觀察人物的心得,對孤獨症患者行為的各種思考,以及表演時該如何塑造人物的一些設想,譬如動作、聲音等等。

另外還有他對大福這個人物的分析小傳。

這包含了他對大福這個角色,還有整部電影的更多的思考和理解。

或許他不用語言溝通,而是將他用心觀察記錄下的這些東西,還有其他想法夾雜在其中,交給薛小璐看看就可以了。

如果薛小璐能發現,並認可的他的那些想法最好,不然的話,也只能如此了。

畢竟這不是他導演的電影,改變不了什麽,就做好一個演員的本分就是了。

周夏打定主意,便先行離開,回去整理他的那個記事本,在其中添加一些他的想法。

等到了晚上拍攝結束,周夏便拿著準備好的記事本,找到了薛小璐的住處。

“薛導,這是我對明天拍攝的一些思考和想法,請您把關把關。”周夏進了房間,也不多廢話,就將記事本遞了上去。

“好的,沒想到你這個新人對戲這麽認真,我們提前溝通一下,明天表演的時候,你就能更快呈現出我想要的表演了。”

薛小璐忙了一天盡管很累,正坐在桌子前,看今天的拍攝計劃完成情況,聽到周夏的話,贊賞地誇獎了一句,這才接過記事本看了起來。

她起初態度很松弛,這個小孩竟然這麽用心認真,對每天的拍攝都會提前進行設想記錄下來,實踐驗證後再記錄新的體悟。

薛小璐看完一頁,就起了興趣,往前翻看起來,一頁一頁陸續看著,越看她的表情變化越多,有欣慰,有不滿,更多的是深思。

直到她翻看完第一頁,將周夏整個體驗生活十幾天的記錄也看完,不由長呼一口氣,靠在椅子上深思起來。

周夏看到這個情況,心臟不由怦怦跳了起來,他忐忑之余,更多的卻是期待。

能不能達到真正的目的,對這部電影的拍攝稍加影響,就看薛小璐是否認可他的那些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