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10章 三步布局和感恩節驚喜(第2/3頁)

讓他們發行電影是第二步。

這前兩步下來,就已經將這兩個占據2010年全國票房收入10%、38%的院線跟夏華影視用利益捆綁在了一起。

周夏這第三步便是跟他們談更加詳細的排片安排,繼續增大他們的利益,讓他們最大程度的支持《夏洛》這部電影。

有了排片,電影質量過關,宣傳得當,那還愁票房大戰不能勝出,電影票房不成功嗎?

此前旺達和中影入股夏華影視,各持有夏華4%的股份,雙方達成協議,夏華制作的電影,在兩個院線首日享有最低30%的排片!

此後根據電影票房表現增加排片,首日票房冠軍的話,次日增加排片到40%;如此累積,每日增加5%,直到保證50%的排片。

當然,如果電影真的賣座,院線和影院能夠賺錢,相信不用這個協議,他們也會增加排片的。

這個協議不過是一種雙方的約束,可以保證彼此的利益。

不然,周夏也不會讓不缺錢的夏華影視,接受兩個院線的入股。

而作為《夏洛特煩惱》的發行方,中影、旺達還會獲得5%的票房分成。

這樣的話,即便是跟同期有這兩個院線發行的其他公司的電影,他們肯定也會更願意支持夏華制作的電影。

當然,本該發行方承擔的宣發,由夏華負責後,他們省下了宣發費用,那發行的分成則只保持2%。

這相當他們白白多了2%的票房收入,相對不知道票房成績如何的電影,反而是更劃算的,兩個發行方當然願意接受。

而這次邀請這兩方來看片,就是談判具體的排片讓點和返點的方案。

畢竟這兩個院線在2010年產出的票房共占全國票房的48%,2011年則合計占據達到了51%。

如果將這兩個基本盤穩住,談好了返點方案,那跟其他幾個大院線照例談判就可以了。

返點其實就是片方的促銷手段,類似美國片方跟院線達成的階梯式分賬。

這是國內分賬體系形成的特別形式。

尤其是這幾年國內電影生產數量增加,同档期上映的電影增多,一些小制作電影,因為沒有明星和大導演,排片就十分少。

為了爭取讓院線安排更多的場次,也就是排片量,電影制片方不得不想盡辦法爭取排片。

舍棄一部分利益,獲得更高的排片,票房總收入增加,分賬也會增加,那當然是一筆穩賺不賠的生意。

在這一點上,返點雖然還是潛規則,但已經很受院線方喜歡了。

用一些院線經理的話來說,公司的銷售人員還按銷售額拿提成了,他們院線方為什麽不可以?

他們這也是銷售端啊!

通過返點,用利益捆綁院線,壓縮同期對手的排片,可謂一舉數得。

如此一個制片方和發行方、院線三方都滿意的規則,由潛規則逐漸成為行業規則也就不難理解了。

閑話不提。

周夏的夏華影視作為制片方,在讓給發行方的中影和旺達2%的票房分賬後,如今還剩下41%。

那接下來的談判就是關於剩下的41%的票房分賬的談判。

雙方達成新的補充協議。

1、在之前的合約排片基礎上,如果兩個院線每增加10%的排片,夏華讓出1%票房分賬。

2、返點協議,如果在票房產出高峰期的排片超過30%,票房分賬返2個點,每增加10%,則票房分賬返1個點。

一般而言,每天地電影票房峰值期,工作日是從下班後的六點多開始,到晚上十點前,如果是節假日那從下午兩點開始,基本票房就會熱起來。

當然還是晚上六點多到九點多是全天的票房產出高峰期。

只要保證了電影在高峰期的場次,那電影的總排片哪怕是低,票房成績也要好的多。

畢竟一天的票房百分之三十甚至百分之五十都是在晚上的幾個小時產出的。

有了這兩個補充協議保證,那電影排片就能做到保質保量,沒什麽問題了。

最後周夏還跟中影和旺達提出了第三條協議。

如果票房過兩億、五億、七億、十億,院線方則分別降低1個點的票房分賬。

對於周夏提出這個條款,旺達和中影的談判人員十分詫異,覺得有些好笑。

但是最後跟上級溝通後,將兩億改成三億,其他沒有變,便達成了這個協議。

在他們看來,周夏這第一部電影撐死了兩億,三億是不可能的,那麽最後這個讓利自然就是不可能了。

萬一真的達到了三億、五億等等,那他們也是不虧,蛋糕做大了,他們票房分賬降低了幾個點,但是實際收入還是增加的。

就這樣雙方簽訂了這次的分賬協定,全國其他八大院線,則由張釗和發行方一起去跟UEM、美佳、金逸、永華、大光明等去按照這三點去談判。

完成了這個重要的大事,電影的後期制作,一些補拍、特效、音樂等都是加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