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11章 導演們的模仿和借鑒

當然,從電影的觀賞性來說,《芳華》確實好看於《歸來》。

至少文工團這個群體和他們的生活,普通人就很感興趣,更不要說還有那些年代感的美麗照片,那些大長腿、泳裝照,身材婀娜女演員的吸引力。

同為嚴歌苓的小說,《歸來》截取了原著《陸犯焉識》的一小部分,以人生的大悲情,情感的大真摯為主題,描繪了一段錐心刺骨又倉促莫名的情感。

整部電影老謀子拍的深沉冷靜,絲毫也沒渲染個人外的情感,就像一部冷靜的攝像機拍攝了真實歷史。

其中幾個模糊處理的時間結點,給人以深深遐想。

陸焉識為什麽被關,偷跑回來為什麽被抓,他的妻子為什麽對面相逢不相識,只能風雨無阻的在5號一遍又一遍的去車站接陸焉識,這其中都經歷了什麽?

這些沒有解釋清楚的事件,沒有拍攝出來,或者說不能拍攝出來,但是點出來後,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或者假裝不懂的人,因此諷刺挖苦導演,那就沒什麽好說了。

跟《歸來》通過陸焉識反映的知識分子的命運變遷不同,《芳華》改編自嚴歌苓的“自傳”小說《你觸摸了我》,主要刻畫一個文工團團體的故事。

電影通過“青春洋溢”的文工團,被排擠的新人何小萍,好人劉峰被冤枉,還有其他高幹子弟、右傾家庭子女等身份的團員,刻畫了那代人的青春,還有當時戰爭的殘酷,致敬了50、60年代出生的那代人的青春。

電影中摻雜了很多導演的個人情感,加入了諸多商業考量,因此有些細節並不真實。

演員的著裝和對話最為明顯,文工團男女之間的開放程度和新潮的語言,都毫無那個年代的感覺。

團裏面關於墊胸、牛仔褲的調戲,女領導的杯子也是現在的杯子,那個時代的物品元素也不符合。

至於電影的情節,電影中男兵、女兵生活化的場景表現,倒像是個現代的校園青春故事。

官二代、富二代學生合夥擠兌小氣、沒見識,犯錯的窮學生,一個綠茶婊女同學遊離於幾個男生之間,添狗男主角沒有好下場,等等。

原著和那個時代該有的禁欲主義氣氛、不同階層人的對立沒有,刻意營造的時代感,卻又好似文工團版的《陽關燦爛的日子》!

導演用電影視覺語言呈現的也都是對那個紅色年代的意淫,充滿毫不掩飾的贊美留戀!

這些與真實的那個年代相比,已經不是某些影評人評價《歸來》是截取溫情片段,制造煙幕彈,粉飾太平的程度,可以說就是篡改塗抹,進行個人化重塑。

從這一點來說,《歸來》在時代背景,呈現時代物品、人物語言等細節上,要真實的多,更沒有加入創作者的個人喜好厭惡。

而這種態度才是一部文藝電影,對那段歷史,對所有觀眾該有的最大尊重。

但正因為如此,《歸來》整部電影顯得沉悶、嚴肅、冰冷,觀賞性不足,無法吸引到更多年輕人進入影院觀影,所以票房成績也遠不如《芳華》。

而《芳華》在數次調档,不斷炒作,首日充票房,後續占住排片後,最終憑著病毒式的口碑營銷,取得了超十億的票房。

倒是電影結尾,男女主角一個殘,一個病,天造地設,相依為命,再結合其他文工團成員,要麽當上大老板,要麽嫁給富商,要麽出國生活,都成為了掌握時代話語權的代表形象,算是有了一些黑暗幽默和諷刺的意味。

但是電影後半段,許多劇情倉促處理,對男女主角命運變遷的細節毫無展現,使得電影又掉了分。

有人甚至不無遺憾的說,《芳華》是小鋼炮唯一讓人感到遺憾的電影,就差那麽一點,他或許就能從大導成為大師。

周夏對此不置可否。

《芳華》的成功,離不開電影中那些後來成為掌權者的鼓吹,《芳華》記錄的是他們青春的最美好,而《歸來》揭露的是他們年少最不愛回憶的往事。

一正一反,心裏的天平就會傾斜。

兩部影片都不完美,都有許多遺憾,敢於、願意拍那個時代,確實是種勇氣和擔當。

但相比之下,老謀子冷靜旁觀,小鋼炮主觀呈現,大師和大導之分就體現了出來。

至少老謀子心存敬畏,沒有對歷史隨意塗抹修改……而小鋼炮已經當自己無敵,無所敬畏,真的開始娛樂大眾了。

有人說,小鋼炮的《夜宴》是在致敬《英雄》、《潘金蓮》是在致敬《秋菊》、《芳華》則是在致敬《歸來》。

這話雖然刻薄,是對小鋼炮的譏諷,但有那麽多人相信,就表明還是有原因的……

成功是可以借鑒和模仿的。

老謀子說他的《英雄》是在《臥虎藏龍》前籌備的,《影》跟《刺客聶隱娘》沒有關系,但照樣有許多人不信他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