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73章 學院派的堅持

說起來,《救命的“假”藥》中提到的一些東西還是很嚴肅,極有法治精神的。

人家不光是從社會正面意義說了陸勇事件,還從法制另一方面說了法律和人情等關系問題。

這個跟劇本裏有些觀念比較相似,自然是幫助幾個主創更全面的認識劇本的深層思想。

說到底《今日說法》是档嚴肅的法制節目,可不是網上誤傳、謠傳的那樣,什麽“這一切的背後,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是性的爆發還是饑渴的無奈……”

這些東西實際都是央媽十二台《道德觀察》的一些節目口播宣傳語,聽著跟法制相關,被一些人傳錯了,都以為是《今日說法》搞出來的。

什麽:九旬老太為何裸死街頭?數百頭母驢為何半夜慘叫?小賣部安全套為何屢遭黑手?女生宿舍內褲為何頻頻失竊?連環獸奸母豬案,究竟是何人所為?老尼姑的門夜夜被敲,究竟是人是鬼?數百只小母狗意外身亡的背後又隱藏著什麽……

閑話不說。

周夏看完這個節目,也是很有感觸。

他在那個時空並沒看過這個節目,此前寫劇本的時候,主要根據原電影,以及搜集來的一些資料,重現了故事而已。

剛才節目中提到一個問題很重要,陸勇確實不應該入獄判刑,但是他的行為確實是犯了法。

這個和電影是有很大區別的。

因為陸勇壓根就沒有靠著買藥賺到錢,而且他在現實中很成功,開了個針織品有限公司,是個小老板。

並不像電影中的程勇一開始那麽渾,被迫無奈為了賺錢去販藥。

而且陸勇本身就是白血病病人。

但要是跟這個節目一樣,以紀實的方式來拍電影,那就有點像《達拉斯買家俱樂部》,電影肯定會很沉重。

這個題材本來就沉重,如果不加一些黑色幽默元素在裏面,讓電影輕松一些,那恐怕許多人不會去進電影院觀影,那影響就無從談起了。

現在這個劇本按照好萊塢英雄大片的模式和套路來寫,更有戲劇張力,更有故事性,加入黑色幽默現實元素,確實更對觀眾口味。

不然,這個故事涉及白血病人,涉及生死,必然看的很壓抑。

這樣改動之後,電影呈現的現實一些,更理性一些,主角最後入獄,觀眾也就能承受住。

另外“黃毛”、彭浩、神父、跳舞的單身母親劉思慧,這幾個角色都是故事需要,將一些真實人物進行加工而成,角色也更有魅力,形象也更突出了。

而楊新明飾演的“神父”這個角色,那就完全是“創造”的了。

這個角色對一些病人是有一個“救贖”作用的,而且不完全是宗教化形象的描述,且能“承包”一些笑點。

雖然說電影劇本有好萊塢英雄大片的套路和模板,但實際上程勇這個主角,並不像那些傳統意義上的英雄來刻畫的。

電影也沒有刻意去突出主角“程勇”這個角色隨著劇情展開而成長。

“成長”這個詞主要是一個積極發展的意思,表明情況在好轉。

但電影中程勇並非如此,簡單成長變好,成為英雄。

人是十分復雜的生物,並不是說變好了就不會變壞,或者說,根本就不是好、壞能簡單形容的。

同一個人,在面對一些事情的時候,處理的態度和方式,有時候就是心底善良的一面在做主,有時候心底陰暗的一面在做主。

所以每個人,或者具體到程勇這個角色上,都是有雙重一面的,好的占一半,壞的占一半。

程勇剛開始就是魔都一個“小癟三”,失意的中年人那種形象,甚至有些惹人討厭。

他打老婆,欺軟怕硬,被前妻弟弟曹斌在警察局沖過來時,嚇壞了,他還賣著印度神油這些沒用的東西騙人。

但除了這些毛病,他內心一直有善良的一面,他為了親人願意去冒險販藥。

後來他有能力,可以幫別人了,在外界的刺激下,逐漸把他更大的善良也激發了出來。

許多人可能就正好相反了。

在一些沒有多大誘惑的事情上,他們能顯露出善良的一面,但是涉及巨大利益,那就不一定能做到。

面對賣假藥那麽高額的利潤,那麽風險大的事情,程勇卻能先後一次是低價賣藥,一次是賠錢賣藥。

由此可見他這個人物大善的一面。

但是在電影中期,面對假藥販子張長林的威脅和逼迫,他怕曝光,怕坐牢,最終還是為個人安全、家庭等等,讓出代購藥品的渠道,轉行去當了一個服裝廠老板。

可以說,整部電影都沒有把程勇當做一個“英雄”發展變好,慢慢成長的去刻畫,突出的就是人和人性的真實的一面。

而且電影裏面沒有美化任何一個人,也沒有醜化任何一個人,更沒有批評任何一個人,敘事的角度和視角都很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