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73章 學院派的堅持(第2/2頁)

許多人覺得對賈乃文演的藥品代理人太模板化,但實際上這類人大多都是如此的。

為了主子的利益,為了自身的利益和職責,他們是以利益的受損的程度在辦事,時刻都在全力維護利益,為此不惜動用全部的能量。

電影中,印度的仿制藥不能出售給國外,最後制藥廠也被逼迫關閉,都是內地代理人做的。

這其實跟現實不符,有些黑色幽默和諷刺的意味。

當然,這也跟編劇們寫故事的時候,特別強調“法”的一面有關系。

電影中特別強調法大於情,將警察局長塑造的很刻板,幾乎就像是為權利和大藥廠做事,不像個好人。

但實際這方面有兩層的意思,主要還是展示對法律的敬畏上。

“黃毛”都開車逃出警察追捕了,卻最後被卡車撞死。

這其實是用一種天意的方式表達這個意思。

這就是學院派出身的編劇的深刻和人文的一面,也是他們天真和理想的一面。

而在真實的社會上,真實情況並非如此。

在國內,程勇很快就被無罪釋放了,法官們並沒有懲治他。

而在印度,印度政府根本就沒理會瑞士格林寧廠關於藥品專利的多項控訴,早在2013年就公開支持對這種天價藥進行仿制,讓他們的病人能吃到藥。

周夏並不想涉獵太多,借助這部電影去討論法律和人情這種深刻的東西。

法律當然是不能隨意打破的,今天對一個人破例了,那就會有更多的例子會被破。

對於弱勢群體、普通人會是更大的危害,權貴才是最終受益者。

但有時候法律無外乎人情。

就算是標榜法制的西方國家,海洋法體系中,也不是經常以以前的案例作為判決的標準嗎?

這其實就是人情的一面。

周夏如今算是典型的學院派出身,他還是比較認可原編劇這種藝術高於生活的態度。

在電影中至少要展示法律的一面,犯法了就要得到懲罰,而做了善事,也應得到嘉獎和寬容。

不能一味的用“法律無外乎人情”以偏概全,這樣客觀或者說理想一些,也算是他一個學院派的堅持吧。

不然的話,拍個大圓滿的結局。

程勇無罪釋放,無數人夾道歡迎他出來,媒體、所有人將他奉為藥神。

那豈不是更符合好萊塢英雄大片的套路?

豈不是更能得到觀眾的喜愛,獲得更高的電影票房?

但這不並不是周夏喜歡的,他還是有一點追求的。

……

下午的拍攝果然順利了許多。

後續幾天拍攝,幾個主要演員似乎更感到責任重大,對自身要求也更嚴格了。

每天拍攝完後,他們不但像以前那樣聚在一起討論劇本,相互對戲,認真準備第二天的拍攝。

有時候還等到周夏剪片完,請他來對第二天的戲份進行通盤的分析和講解,對人物行為、語言等進行梳理。

他們這樣認真專注於創作,也是打動、感染了周夏,全身心地投入了拍攝中。

這樣每天的拍攝都過得十分充實,一個禮拜的時間,轉眼就過去了。

周夏因為奧斯卡留星、參加頒獎禮的事情,卻不得不又一次離開了劇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