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沒文化真可怕(第2/3頁)

包裹好夜光大像章的老板看到楊靖在打量那本《毛選》,就笑著說道:“相中這本《毛選》了?”

楊靖點頭問道:“這本書多少錢?”

“呵呵,這本書可不便宜,你要是想要的話,最低也得三百塊!這本《毛選》可是解放前的版本,市面上很少見的,我也是費了好大的勁才從別人手裏收來的。”

楊靖本來還以為老板怎麽也得叫個幾千塊的價格呢,而且楊靖也已經做好了掏錢買下這本書的決定了,哪兒想到,老板嘴裏的這個“不便宜”,竟然才三百塊!

不過隨即楊靖一想有幾種解放前的《毛選》在2003年的拍賣價格,心中也就釋然了。

在2003年,燕京華夏書店“第23期書刊資料拍賣會”上集中推出7部太祖爺早期著作珍本上拍,結果,《毛選》1948年晉冀魯豫中央局編印,2冊,紙本,精裝,8品,以2420元成交。

《毛選》1948年東北書店出版,1冊,紙本,精裝,7.5品,以1540元成交;《毛選》1947年大聯大眾書店出版,1冊,紙本,精裝,9品,以3300元的價格成交;《毛選》1947年渤海書店出版,1冊,紙本,精裝,8品,以2860元成交。

這些《毛選》都是解放前出版的,在拍賣會上才拍出了幾千塊的價格,那麽要是放到現在呢?現在畢竟才是1994年。當然,這位攤主顯然沒有意識到他手裏的這本1944年版的《毛選》,其珍貴程度遠遠超過了其他版本的《毛選》,他這是把這個版本的《毛選》當成了和其他解放前版本一樣的《毛選》了,所以他才會喊出如此低的價格來。

要是他知道這本書在二十三年之後價值超百萬,他會不會後悔死?

可如果他要是知道的話,他又怎麽會喊出這麽低廉的價格呢?

果然是——沒文化,真可怕……

眼看著還有幾分鐘市場就要開門了,很多地攤都開始收拾不在外面做買賣了,而是準備進入到市場裏面再擺攤。

不是他們不想再外面繼續賣,實在是每逢周六周日清晨,派出所的、市場糾察的就全都早早的冒出了頭,誰敢在外面擺攤,一律查抄。

沒辦法,隨著潘家園舊貨市場越來越火爆,攤位的出租費和稅收也成了當地政府部門的一塊不小的收入。平時你在市場裏面擺攤,方便監管,可你要在外面偷賣,不僅市場損失攤位出租費,還損失一部分稅款。

這年頭,偷稅漏稅那可是要蹲窯的。

平時沒有鬼市的時候,外面還好點,可一旦開鬼市,要是不嚴查,這些遊擊隊能在外面賣到早晨人們上班,不僅偷稅漏稅,還能造成交通擁堵。

這是堅決不能發生的事情。

於是,每逢周末開鬼市的時候,監管人員就會全體出動,誰敢紮刺,逮!到點誰還敢在外面擺攤,逮!

也是得益於市場組建初期的這種高壓政策,才讓市場的秩序變得好了起來。要是放任不管的話,鬼知道潘家園以後會發展成什麽樣子?

楊靖蹲在馬路牙子上,路對面就是潘家園的北門。

雖然有點冷,但楊靖心頭卻是火熱的。剛來還沒一個半小時呢,就連續淘到了四樣大開門的好東西,這在二十三年之後簡直就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而最讓楊靖歡喜的並不是淘了這麽多好物件,而是這種氛圍,這種環境以及這種消費水平……

其實楊靖很清楚,今天自己買到的這些東西,除了那個龍泉哥窯花口盤之外,其他三樣都算不上什麽撿漏,即便是那個哥窯盤子,也只能算是撿了一個小漏而算不上撿大漏。

這個年代,很多大開門的好東西,價格就是這麽低。這年頭,清三代的禦瓷,也就是幾百塊上千塊一個,民窯的東西,幾十塊就能買一個。

像那個仿哥窯的花口盤,就算是真正的雍乾時期仿的,價格也就是在一兩萬左右。別忘了,這個時代的人均收入才多少!

94年,燕京的月人均收入,也就是社會平均工資才五百多點!一個盤子要是賣一萬六的話,那得一個燕京人不吃不喝連續幹上三十個月才能買這麽一個盤子。

更別說九十年代華夏居民的家庭負擔都比較重,因為這個時代的家庭,家裏普遍最少都是兩個孩子,多的有四五個!

這麽多孩子,再加上老人,就指望著兩口子的工資養活,一個月下來一家還能剩下多少錢?一個家庭一年能攢下兩千塊,那就算你會過日子,還得說家裏人口不多,能掙錢的人比例高一些。

所以說,回到這個年代買東西,這麽低的價格,那其實不叫撿漏。

不過就算是不叫撿漏,這個年代對於楊靖來講也已經是極為滿足了。

他可是從二十三年之後物價飛到天的2017年穿過來的。在2017年,十萬塊錢叫錢嗎?一個證券公司內部搞個年終先進評選,光是獎金就有二三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