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瞌睡來了有人送枕頭(第2/3頁)

在文化拾荒者這個圈子裏,這位趙先生就是最頂級的大能。

而造成在這個年代忽然出現大批珍貴手稿、文獻資料的原因竟然簡單的出奇,也讓人深感不可思議和無可奈何甚至是悲哀。

原來,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潘家園舊貨市場、琉璃廠以及報國寺等燕京古玩市場上忽然出現大批珍貴手稿、文獻資料的原因竟然就是因為在這個時期,燕京的各大档案館、博物館、圖書館以及各大機關搬家時,遺棄了大量的資料。這些被遺棄的資料全都進了廢品收購站,然後被販子們買出來又拉到這些古玩市場出售。

巴金《真話集》序言、錢鐘書《管錐篇》等手稿,便是如廢品一般流出中華書局。

而在2003年,《文藝研究》雜志社清理出33箱東西,不讓開箱驗貨,一口價3.3萬元。當時趙慶偉先生獲悉後果斷的以3萬元買下。開箱以後,他驚喜地發現箱箱都有名人手稿,那些泛黃的紙片上都是李可染、石魯、範曾、吳冠中、冰心、李可染、王蒙、夏衍、黃永玉等大家的手跡……

還有,在九十年代,燕京的圖書館開始搞電腦檢索的時候,又扔掉了一大批,有一個年輕的圖書管理員,居然扔出了整套的五四時期創刊的《新青年》,而保留當今的《青年文摘》……

“莫非這套《新青年》就是那位年輕的圖書管理員辦的好事?”楊靖心中想道。他知道,那套完整的《新青年》最終就是被王錦昌先生用買廢品的價格買去的,如果這一套就是王錦昌先生收藏的那一套,那自己豈不是截了這位收藏大家的胡?

“去他妹的吧!管他是誰的啊,今兒個哥們看到這套《新青年》了,那麽他就是哥們的!”

對於是不是截胡王先生,楊靖此時可是心中一點愧疚感都沒有。在這個年代,那些從各大機關、档案館、博物館、圖書館流落出來的珍貴手稿、文獻資料,那可是多不勝數。

一位曾經在潘家園經營了多年的老攤主曾經說過,就光是經他的手賣出去的珍貴手稿、文獻資料就多達幾卡車!

眼前這點東西算什麽啊!

想到這裏,楊靖不動聲色的問攤主:“老板,這些雜志怎麽賣啊?”

那攤主一看楊靖關注那些“廢品”,心中就有些不太情願。

我這兒這麽多的古舊書籍你不看,非得看那些“破爛兒”,你說你是咋想的啊?

或許正是因為有這種不情願,這位老板說話的語氣就淡漠了許多。

“這些東西啊,這些東西不單賣,要買都是一塊買的。您要是想要的話,兩塊錢一斤!”

楊靖聽的一愣!

那些珍貴的手稿、文獻資料被後世那些收藏大家以買廢品的價格買下來,一份在後世價值動輒破百萬的珍貴手稿,在這個年代是論斤賣的!一開始楊靖聽到這種傳說都是當笑話聽的。

他真的是不相信這麽珍貴的手稿和文獻資料怎麽會被用買破爛的方式賣掉!

可這位攤主的這句話,卻是讓楊靖徹底相信了原來那些不是笑話,那是真事!

看到楊靖不說話,那位攤主心裏也是有點虛。這些東西都是他用三毛錢一斤的價格從廢品站收購來的,往外賣兩塊錢一斤,在他心裏來講那真是賺翻了。

“難道這位主兒嫌貴?”老板心裏嘀咕了一句,正準備要主動向下降價呢,就聽到這個年輕人一邊翻動著那些“破爛兒”一邊說道:“好!兩塊一斤就兩塊一斤,你這兒有多少?我全包了!”

楊靖說這話的時候,都是強行按捺著不讓自己興奮的叫起來。

剛才光顧著看那套《新青年》了,他沒有看下面的東西,結果現在一翻下面的東西,你猜是什麽?

楊靖的眼都快直了!

“這是魯迅大師《朝花夕拾》和《華蓋集》的部分手稿,嗯?還有一份?我靠,這是大師《呐喊》的部分手稿!”

“老天,這是什麽?這是茅盾大師《白楊禮贊》、《人造絲》、《大地山河》的手稿!”

“啊?這是康有為的《大同書》手稿?”

“哎呦喂,這是郭沫若大師的《太陽禮贊》手稿,還有《鳳凰涅槃》的手稿,還有《郊原的青草》手稿,還有……”

“啊!這是……”

……

此時的楊靖雖然不動聲色,但他的內心卻好像刮起了十八級的超級台風!

要不是親眼所見,楊靖真以為自己是活在夢中。

這些手稿可都是那些大師的親筆所寫啊,要是放在後世,隨便拿出一份來那都是搶破頭的東西!可在這裏,竟然是論“摞”的!而且價格,竟然是論“斤”的……

這他妹的還有木有天理?老子的運氣還可不可以再好點?

這一份份保存的相當完好的珍貴手稿不斷的在楊靖的眼中呈現,楊靖越看就越感到心中堵得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