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佛緣深厚的武則天(第2/2頁)

至於第二次當尼姑,估計全華夏的人都清楚是什麽原因。武則天入宮後,成為了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駕崩後,按照唐朝時的慣例,她到京城的感業寺出家當了尼姑。

雖說第二次當尼姑是被迫的,但兩次當尼姑的經歷,讓武則天與佛教更是結下了不解之緣。

而當武則天冒天下之大不韙以女身成為皇帝之後,她就更離不開佛教的支持了。

唐朝一共有三大理論體系掌控人的思想,即儒家、道家、佛家。武則天想當皇帝,也必須從這三種之中選擇,傳統儒家經典不許婦人參與國政。如《尚書·牧誓》上寫道:“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又比如《偽孔傳》上寫道:“雌代雄鳴則家盡,婦奪國政則國亡。”

而道家跟李唐皇室的淵源深厚,唐朝皇室更是把道家的老子奉為祖宗,所以武則天可以選擇的思想體系只剩下佛教。

武則天利用佛教,是因為佛教有三點好處可以支持武則天。一、眾生平等理論,男女的區別不像儒家那麽強烈;二、佛教關懷的是人的心靈,因此控制的恰恰是人的思想;三、武則天有當尼姑的宗教背景。同樣,佛教在當時受道家擠壓,也需要在高層政治決策者之中,找到一個庇護人。所以,佛教幫武則天當上了皇帝,而佛教也因此找到了庇護人。

武則天和佛教結緣意味互利共贏!

武則天和佛教結緣,使得佛教承認她是菩薩化身,對於武則天來講,意味著她找到了一個有力的理論武器,這個理論武器不僅可以幫她建立統治,還可以幫她穩定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