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第2/7頁)

顧學章:“!”

幺妹:“!”

只有老爺子,笑哈哈的看著他們:我就說吧,哪怕不算上當地農民,場地也肯定不夠,趕緊的,開荒去!

幸好火車站兩側是荒山,市裏出動兩台推土機,“轟隆隆”幾天,荒地開出來不說,就連兩公裏外的小山包也被推平,開出一條長約兩公裏,寬約六米的交流“通道”……而一開始,打死顧學章他也壓根不敢想!原本計劃的五百米的攤位都不一定能擺滿!

因為收到的回信太多了,大家統計出來至少有一千八百家企業單位和個人願意來,他們只能按照回信先後順序排號,按照數字編號,在“交流帶”上用石膏畫出位置來。

全部分隔成寬二米,深二米的小方格,一面能擺一千個攤位,雙面對側正好是兩千個,還有一百多個剩余,則為計劃外多出來的農民們預留。

當然,顧學章深知嶽父的意思,公開場合從來不說“攤位”,而是“展位”,一口咬定這是一場物資交流展示會,展示新中國新時代物質文明的窗口!

你聽聽你聽聽,這話哪個字有錯?哪個字犯法了?

張愛國和楊發財挑了半天,愣是沒挑出一個錯來!他們自個兒不想去,更不想讓社員們參與,幸災樂禍的想,最好是讓他門可羅雀,攤位剩他個七七八八,他們正好告他一嘴巴——浪費國家公共資源!

然而,群眾們熱氣騰騰的想要把自家東西換成錢的心情是他們能擋住的嗎?哪怕沒東西可賣,這麽多大商家大單位,大家手裏捏著幾塊錢,就不想去逛逛?

要知道,農民們已經十一年沒有趕過集了呀!十一年是啥概念?很多小孩子,從出生就在聽爺爺奶奶講曾經趕集的盛況,聽到上二三年級了,依然沒見過集市的模樣!

劃展位的消息方傳回牛屎溝,整個生產隊就沸騰了!大家奔走相告,家家戶戶激動不已,就像去年聽說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那一天,恨不得放串鞭炮慶祝一下嘞!

幺妹就跟著外公當小監工,每天背著手上施工地轉悠,看著礙眼的土包包被夷為平地,壓路機“哐當哐當”開上去,一條嶄新的大路就成型了。因為時間緊,任務重,也來不及打水泥地啥的,泥土地壓緊實些,將就將就。

跟她們不一樣,高玉強和李家溝的孩子可沒見過推土機和壓路機,跟一群猴子似的上躥下跳,恨不得跳上推土機去試試,給人師傅逗得不行。

雖然大部分工作是機械化操作,可工人還是少不了。於是,楊麗芝的周扒皮姐姐,居然無師自通的帶張小桌板來工地上,兜售她的汽水香煙和瓜子兒。

尤其紙煙,那可是工人們的最愛!休息時候出來買一根,找個樹蔭底下坐著,過足了煙癮幹活力氣也更足了!

楊美芝賣香煙,第二天,立馬有人來賣茶飯。三角錢一碗面條,兩角錢一個包了油條的糯米飯團,甚至還有人賣金黃焦香的蘿蔔糕!這可是當年崔家“投機倒把”的絕活啊!

幺妹買了幾個,帶回去給家裏大人嘗嘗,他們的絕活被人學去了,還掙了不老少錢嘞!以她肉眼估計,不止工人買,其他路過的看熱鬧的也買了不少。

劉惠“呸”一口,忽然覺著蘿蔔糕不香了,“沒咱們家做的好吃。”

“就是,一股生蘿蔔味兒,油不夠,咱們當年那可是一面吃一面往下滴香油嘞!”

其實,幺妹覺著都好吃,伯娘們估計是吃出酸味來了。她偷偷笑起來,“咱們家現在做的是大生意,不在意這三瓜倆棗的小錢,還是趕緊辦正事吧。”

是的,正事兒。今兒的股東大會議題是——給皮革廠取個名字。

因為報名報得早,物資交流會的時候他們分到了一個非常不錯的位置,到時候肯定要把人造革皮包打出去。可問題是沒名字,當地人都知道,只要一說大河口皮革廠就知道是他們家,可外地人,尤其是省會來的,人不知道他們呀!

“我看不如就叫市三紡皮革廠,借著掛靠的名頭,狐假虎威一把。”崔建軍建議道,畢竟市三紡現在可是全省有名的大單位,他們也算背靠大樹好乘涼。

可顧學章不同意,“不行,咱們還是要學會獨立行走。”不能專想抱大腿。

況且,胡雪峰的為人,他信不過,鬼知道他會不會借機倒打一耙?畢竟,你掛了人家牌子,明面上人家對你怎麽著都情有可原。

那叫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既然是要做大,那就必須獨立自主。

破例被邀請參加股東會的黃老爺子,看得連連點頭,做一個自主品牌,雖然累些,難些,卻是自己一手打造出來的,走出去也是帶著自己的烙印。

“那要不叫崔顧皮革廠?”王二妹話剛出口就後悔了,這不是明擺著把黃永貴老爺子給撇下了嗎?核心技術還是人家帶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