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工地精細化管理研討會(第2/3頁)

後世,他為了考一建,可是磨了好幾年。

“首先我代表華禹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歡迎大家的到來!諸位都是工程領域的專家教授,可以說是工程行業的領路人。

都是我的前輩!

我代表華禹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感謝諸位前輩對華禹投資的支持!”余慶陽站在主席台上致歡迎詞。

簡短的歡迎儀式過後,轉入正題。

畢竟之前,已經設宴款待過這些專家教授。

“諸位專家,前輩,我們這個工地精細化管理,是從實際出發,當然也是以理論為依據,但是最重要的是歸於實際。

便於施工企業的項目管理人員理解和操作。

比如,一個工程在我看來主要可以分為這麽幾個部分!

土方工程,混凝土工程,砌體工程,安裝工程。

而,土方工程,又可以細分為開挖,回填,運輸。

開挖可以分為土方開挖,石方開挖。

土方開挖又可以分為一類土,二類土,三類土……

其實土方開挖還可以分為明挖、洞挖、水下開挖三種。

我們要做的就是對土方開挖做出一個施工標準來。

比如明挖中我們常見的基坑開挖。

根據挖深進行放坡處理,還是進行坑壁的支護!

提出一個數據化的指導標準。

還有項目部的形象建設。

項目部代表著一個企業對外的形象。

所以項目部的建設也要有一個標準。

比如全體項目管理人員統一著裝,管理人員必須掛牌,標明姓名、職務、崗位,以明確工作崗位的職責和權力。

再比如項目施工班組的工人,一律實行掛牌作業,統一樣式的工作服,進出工地必須出示項目的工作牌,樹立班組工人在該工程施工中的良好形象。

又比如,外腳手架、配電設施、攪拌台、鋼筋制作場、木工制作場、庫房、工棚、廚房等臨時設施都要有一個名確的標準。

三千萬以下的工程如何建設項目部,三千萬以上一億以下的工程如何建設項目部,一億以上的工程如何建設項目部,都要形成一個數據化的標準。”余慶陽沒和他們客氣,直接把自己的要求說了出來。

余慶陽專門點出來,所有的標準可以結合理論,但是我要的不是理論上的東西。

我要的是實實在在的,三千萬以下工地,建什麽樣式,多大規格的臨時設施。

不是那些雲山霧繞的理論知識。

其實這些東西,國家也在弄,也出台了一些相關的法規。

但是,那些法規,都屬於理論性的東西。

主觀性太強。

完全看地方主管單位如何理解。

這也就造成了,一個地方一個標準,甚至主管單位都沒有標準,而是一個人一個標準。

余慶陽曾經遇到過,一個不大的工程,一千多萬的工程。

光施工資料就來回做了三四遍。

最後,還是使用第一遍做的。

為什麽?

因為主管的質監站負責人在施工過程中換了。

換一個領導一個標準,最後換回最開始的負責人,於是又改回第一套的標準。

如果,華禹單單是施工企業,弄這個純屬多余。

根本用不上。

但是,華禹並不是單純的施工企業。

他是基礎建設領域的投資公司,還有自己的地產開發公司。

在這方面,自主權限相對比較大。

甚至可以和質監站去協商,讓質監站采納自己的標準。

華禹投資目前已經有了讓質檢站,主管單位接受自己這套標準的底氣。

這才是余慶陽要求做這套標準的基礎。

搞出一套自己的精細化管理的標準出來。

既可以完善管理,節省成本,保證安全質量。

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現余慶陽上一世遇到的一個人一個標準的情況。

還能更好的展示自己公司的企業形象。

未來,華禹投資的主要業務就是ppp項目。

你接了一個地市的ppp項目,結果工地管理亂七八糟。

要質量沒有質量,要安全沒有安全,要形象沒有形象。

人家和你合作一回,就不想再合作第二回了。

余慶陽說完之後,停頓了一會,讓台下的專家消化一下自己的意思。

“諸位專家,前輩還有什麽不明白的地方嗎?

有什麽不明白的盡管問!

咱們今天不忙著制定什麽標準,今天就是先做一個溝通交流!

等大家都明白了,明天咱們再正式開始,一項項的去研究制定管理標準。”余慶陽站在台上,看著下面的專家們在哪交頭接耳的討論,等了大約半個小時,才開口問道。

會議室裏雖然沒有翻譯器,但是每一位外國專家都配備了專業翻譯,坐著同聲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