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工地精細化管理研討會(第3/3頁)

一個高大的外國人站起表示要講話,余慶陽認識這位外國佬,叫亞特伍德·馬庫斯,是來自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的教授,同時也是德國阿諾德工程咨詢公司的首席工程師。

曾經在中國工作過。

東山省修的第一條高速公路就是他參與管理的。

“中國是一個神奇的國家,有著悠久的歷史,也有著非常多神奇而又偉大的建築!

我曾經專門研究過中國的建築。

真的是非常的神奇!

中國在工程領域方面,值得全世界學習。”

誰說洋鬼子耿直,這位亞特伍德·馬庫斯,可是一點都不要耿直,先是把中國的建築給狠狠的誇獎了一番。

“但是,余先生,我明白你的意思!

你們國家在工程技術上,值得我們學習,但是在工地管理上,恕我直言。

太混亂了。

我去一些貴國的工地,簡直糟糕透了!

我很高興余先生認識到這方面的問題,並且願意做出改變。

在這方面,我們國家有著嚴格的標準。

我非常願意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國在工程管理上的一些經驗!”

亞特伍德·馬庫斯的話被翻譯同聲翻譯出來。

在做的很多專家都有些不好意思。

也有些不忿的。

可是又找不出反對的理由。

人家說的是實話。

在余慶陽要求下,今天到場的專家教授,都是下過工地,有過實際施工經驗的。

不是那種一輩子你沒下過工地,只會站在講桌上侃侃而談的教授。

他們都清楚,亞特伍德·馬庫斯說的是實情。

其實這並不是中國人不願意做好,或者是做不好。

主要還是艱苦樸素的老思想在作怪。

在大多數人眼裏,臟亂差,條件艱苦才是一個正常的工地。

這幾年已經好了許多,要是早幾年,余慶陽還沒上大學那會。

誰要是在工地上建個板房,給工地辦公室按空調,人家都會笑話你有錢燒的。

甚至有人會直接說到臉上,想要享受別來幹工程。

你是來幹活的還是來享受的?

這是原來最常聽到的話。

其實,幹工程和享受生活完全是兩回事,兩個不同的概念。

“我們國家在土木工程方面有著幾百年的歷史。

劍橋大學土木工程專業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學之一。

對工程的管理也有著嚴格的標準,我也非常願意和大家一塊分享我們的管理經驗。”又一個外國佬站起來說道。

這位余慶陽也認識,是來自英國劍橋土木工程專業的教授,霍爾·福特。

只是霍爾·福特同樣的話,霍爾·福特說出來讓人感覺非常的別扭。

尤其是他那傲慢的神情,讓人非常的討厭。

余慶陽不知道,王一鳴怎麽請來這麽一位令人討厭的教授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