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終於好了!

余慶陽沒有去打攪大家的討論,這樣挺好,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幹。

雖然余慶陽自然自己也是專業人士,可是在工程領域,余慶陽不得不承認自己並不比這些專家厲害多少。

他厲害的地方只是比他多了二十年工程上的見識,而不是技術和工程管理。

余慶陽也不著急,坐在那裏聽他們討論,其實也挺漲見識的。

這些老專家,討論的時候可不單純是就某一工序該怎麽幹,去幹巴巴的討論。

他們總會把自己幹過的某一個工程,自己感覺最出彩的工程拿出來舉例說明。

順帶吹一下自己的光輝歲月。

一個工序,總要夾帶著十幾個精彩的故事,最後等所有參與討論的專家,把自己的光輝經歷吹完,才能最後確定下來。

聽著老專家們吹噓自己的光輝歲月。

余慶陽發現一個問題,不是中國沒有管理制度,也不是中國人不會管理工程。

五六十年代的水利工程,管理絕對比現在要靠譜。

只是,八十年代以後,大量的私營老板湧入建築市場。

逐漸把市場搞亂了拉低了整個國家的管理水平。

這是不爭的事實,私人老板,第一目的就是賺錢。

自然是能省則省,不說偷工減料這些大問題,單就管理上,也是能省就省。

五六十年代大修水利的時候,大家活還能吃上白面饅頭,菜裏還有肉。

現在,四十年過去了,去工地工人食堂看看,很多還不如五六十年代的夥食標準高。

過去五六十年代,國企的時候,工地管理,分工明確,很細致,總指揮、副總指揮、總工程師、工程師、施工員、技術員、倉庫管理員、專職水電工,保衛科、這些崗位都非常齊全。

可是到了八十年代以後,私人老板承攬工程,肯定不會設置這麽多崗位,在他們看來,有個能看懂圖紙的技術員,有個自己人當倉庫保管員就足夠了。

一下子節省十幾個工作崗位,在很多人看來,這能節省很多錢。

私人老板也確實因此掙到了更多的錢。

於是大多數人都把這當成了真理。

有些人開始叫囂,還是私人老板有本事,人家會管理,會賺錢。

國企機構臃腫,幹工程安排那麽多不需要的工作崗位,是浪費國家的錢,如此雲雲。

適逢國企改革,大量國企因為經營不善,破產倒閉,下崗大潮洶湧。

這樣的論調,市場更足。

以至於,更多人,感覺好像幹工程真的是這樣,不需要那麽多人,有個技術員,有個抗二梁的領著幹活,再有個嫡系負責倉庫采買就夠了。

可是,這樣真的可以嗎?

如此幾個人,能夠管理好工地?

能夠把控好質量?

能夠避免浪費?

在一切向錢看的年代,誰還管質量,誰還管浪費,誰還管安全,好像還真是這樣,這是所有工地普遍存在的現象。

包括許多國有施工企業,也跟著學,盡量少安排人。

安排多了,會被人說浪費國家的錢財。

哪怕真浪費了,那也是私底下的浪費,明面上,誰也不敢背這個名頭。

但是不管怎麽說,中國的建築市場,工程行業算是從八十年代開始,走入歧途。

在國內一說搞工程的,大家都在潛意識裏把他和開礦的歸類為一類,有錢人,暴發戶。

總之很少有人把幹工程當成技術工作,當成體面的工作。

這個應該也算是一種劣幣逐良幣的現象吧。

當然,後面國家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開始出台各種相關的法律法規,來規範約束建築市場。

只可惜,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直到余慶陽重生回來,建築市場依然不是那麽規範。

也只有大型工程比較規範。

其實,在這方面,不光是國內,換到國外也一樣。

只是國外,美國、德國、英國這些國家的法律比較健全。

建築公司不敢如此明目張膽的克扣工人的夥食和住宿標準。

在法律之外,國外的私營老板,比國內的私營老板更加過分。

比如某號稱是紳士的國家,有人甚至使用奴隸來幹活。

當然,工地上使用奴隸幹活這種事情,不會發生在本國領土上,都是在非洲一些落後的國家。

哪怕是在本國領土上,也曾經被曝光過,有些莊園主還是在偷偷的使用奴隸幹活。

這就是,天天喊著自己是紳士的國家發生的事情。

扯遠了……

“王總,孟總,張總,你們看一下這個規劃書!”吃過午飯,余慶陽把三位總工叫到房間,把旅遊路規劃書交給他們。

三個人接過規劃書翻看起來。

“余總,我們公司要接這個工程的總承包嗎?”孟志願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