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終於好了!(第2/3頁)

公司的高層對余慶陽的脾氣性格已經非常了解。

知道他拿出這個初步規劃書,肯定不會是為了某一個標段。

要接,肯定是工程總承包。

“是啊!”余慶陽笑著點點頭。

“余總,路橋都沒有問題,技術難度都不大。不過,咱們沒有爆破資質和隧道施工資質!”王一鳴擡頭,扶扶眼鏡認真的說道。

“呵呵!這個項目,昨天我和東城區的王區長談了一下。

由我們公司進行FEPC項目投資。

爆破和隧道我們都可以找專業分包公司去施工。

剩下的路橋交給你們三家公司。

用你的話說,路橋都沒有太大的技術含量。

也就是泥水泉水庫的這座橋比較大!

我相信以你們華禹二建的技術力量,應該沒有問題吧?”余慶陽笑著向王一鳴反問道。

之所以說華禹二建,因為余慶陽知道,三個施工公司,華禹一建和淮海工程總公司都屬於新組建的公司。

施工力量還在磨合中,挖河修路,蓋房子都沒有問題,但是這種大型橋梁,技術力量還是欠缺。

或者說還需要時間的磨煉。

“沒有問題!我們公司有能力進行高架橋施工!”王一鳴自信的說道。

“那就好,老王,當時候這座橋就交給你們華禹二建了!

老張,你做好準備,我回頭把你調到新成立的項目管理公司來。

擔任項目管理公司的總工。”余慶陽對王一鳴和張樹平說完,又對孟志願說道:“老孟,你我暫時就不動了!

你們淮海那邊最近大工程可不少,離不開你!”

余慶陽之所以解釋一下,因為未來的項目管理公司雖然在集團內部和三個施工公司平級。

張樹平從華禹一建總工到項目管理公司總工,好像是平調。

但是,項目管理公司是作為甲方存在的。

從職能上要高三家施工公司一頭。

就好像華禹置業一樣,雖然都是副總級別的分公司,可是先天上要比三家施工公司高一點。

當然,說孟志願忙不過來,這個倒不是客套話,淮海工程總公司手底下好幾個大工程。

小清河綜合治理,華禹世紀城,還有剛剛中標的臥龍山水庫擴容,都是上億的大項目。

馬上又要去阿吉及利亞進行援建。

孟志願作為淮海工程總公司的總工,為了兩三年內都會非常的忙。

相反,華禹一建,接的工程到是不少,不過都是一兩千萬,兩三千萬的中小型工程。

在承攬工程上,余慶陽並沒有過多的插手。

有水利廳下屬企業這塊牌子在哪放著,基本上水利系統都會給點面子。

能接到什麽樣的工程,全看兩位老總的本事。

也算是一種競爭機制吧。

要是什麽都給他們弄好了,什麽都不需要他們操心,光在家坐等工程。

那還要他們這些老總幹什麽?

三個公司的老總,余慶陽幹脆自己一肩挑算了。

“我知道,余總,我們公司的人手可是有些緊張了!”孟志願苦笑著說道。

“那就招聘,利用你的關系去挖人!

你那個總工辦,也可以增加幾個副手!

工地精細化管理研討會這麽多專家。

那些退休可以返聘回來。

那些沒退休的,也可以和他們聊一聊,把他們挖到公司裏來嘛!”余慶陽笑著給孟志願出主意。

一開始搞這個工地精細化管理研討會,余慶陽就有著挖墻角的心思。

合資企業的工資標準,國企的福利待遇,央企的獎金制度,余慶陽不相信挖不動。

怎麽也能挖幾個回來。

“好的,余總,我知道了!

我先和他們聊聊,如果有意向,再讓安總出面。”孟志願不是王一鳴那種純粹的學術型人才,一點就透。

“老張,你也留意著,那些退休的,身體比較好的,都可以請到咱們項目管理公司來。”余慶陽又笑著對張樹平交代道。

“行,余總您放心吧!保證給你挖幾個回來!”張樹平笑著保證道。

張樹平是純粹的東山省出來的水利人。

來的這些專家,張樹平不說全認識,最起碼認識一半。

“余總,我們二建能不能挖人?”王一鳴開口問道。

“可以,使勁挖,咱們不怕人多,也不怕他們來了沒活幹!”余慶陽笑道:“對了,那位德國專家,你和他聊一下,看他有沒有興趣到華禹管理公司來工作。”

“余總,亞特伍德·馬庫斯先生是阿諾德工程咨詢有限公司的首先工程師……”

“我知道,他曾經擔任過泉琴高速的德方總工程師。

為泉琴高速提供技術服務。

既然他肯為錢來參加這個研討會,就說明他完全是可以被挖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