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四章 蓬勃發展的華禹(第2/3頁)

華禹項目管理公司和咱們都是一個母公司,這個不用多說了。

我來說一下咱們這個項目目前的情況。

李滄汙水處理廠屬於升級改造項目。

對原有汙水處理廠進行增容,擴建後的李滄汙水處理廠將達到日處理能力二十萬噸的規模!

目前李滄汙水處理廠的日處理能力是五萬頓!

目前,李滄汙水處理廠的拆遷工作已經基本完成……”

“劉總,我打斷一下,你說的基本完成,意思也就是說,還沒有完成!

那麽沒有完成的部分,對我們的施工有沒有影響,影響有多大?”楊春梅很敏銳的抓住了問題核心。

“是,還有一部分沒有完成拆遷!

至於說影響,肯定會影響我們施工,剛才這件事,我在指揮部的會議上也提出來了!

指揮部讓我們先進場施工,清理場地,繞開為拆遷區域,進行土方開挖!”

“嗯!黃總,工程機械什麽時候進場?”楊春梅點點頭,邊幹邊等拆遷,這種情況她沒有經歷過,可是聽說過,所以直接略過這個話題,轉頭看向華禹土石方公司的黃河黃總。

黃總這個名字取得很大氣,也是退伍軍人。

華禹土石方公司就是原來的華禹工程機械服務公司。

是余慶陽起家的老班底。

“今天晚上會有兩台挖掘機,十輛自卸車進場!”黃河站起來大聲說道。

“兩台挖掘機,十輛自卸車可遠遠不夠!”楊春梅皺了皺眉頭,“之前我看劉總的施工方案,想要保證工期,最少也要十台挖掘機,五十輛自卸車!還要有相應的推土機和鏟車配合施工!”

“楊總,公司現在只能擠出這麽多機械,剩余不足的部分,我們會在當地組織!

保證不會耽誤工期!”黃河苦笑著做出承諾。

他也想多要機械,可是這一次單單琴島就有十八個項目同時施工!

省城那邊,旅遊路也到了攻堅階段。

集團公司下面,今年大大小小的工地有上百個,他們土石方公司雖然有上千輛自卸車,上百輛挖掘機,可是依然不夠分配。

第一批進公司的退伍兵,現在都變成了管理,分派到各個項目部擔任土石方經理。

他們的任務一是管理公司工程機械,二是就近組織工程機械對伍。

“希望黃總能夠盡快組織起足夠的工程機械!”楊春梅點點頭。

“我這兩天一直在接觸琴島當地的工程機械!已經談的差不多了!”

“那好!

劉總,混凝土這一塊,指揮部是怎麽考慮的?”

“指揮部的高總已經聯系集團混凝土公司的劉總,劉總準備在琴島投資興建一座大型混凝土攪拌站!

保證我們十八個標段的混凝土供應!”

這就是大集團的好處,可以形成一個內部的供應鏈。

不僅可以大大減輕各方的資金壓力,保證原材料的質量,還能做到肥水不流外人田。

“嗯!

鋼筋這一塊的供貨商確定了嗎?”

“集團公司已經確定供貨商,我昨天和供貨商見了一面,談了一下供貨的時間!”

“鋼材還是集團公司指定供貨商?”楊春梅一愣,原本她以為是自己公司指定,沒想到還是集團公司指定。

“聽說是董事長指定的供貨商,是首鋼!”

“嗯!”楊春梅點點頭,表示知道了。

項目經理一個工程項目的老大,看似權利很大,其實不然。

尤其是華禹發展旗下這些施工公司的項目經理。

項目上最重要的人材機一樣都抓不住。

主材的供貨商要麽是公司指定,要麽是集團指定。

人,也就是工人,施工隊,其他公司的項目部,施工隊一般都是項目經理來確定,也有一部分是公司領導的關系。

而華禹,根本不存在這些問題,旗下就有勞務公司,你需要什麽樣的施工班組,需要多少施工班組,直接找項目部的勞務經理,他負責調派。

工程機械也一樣,集團公司旗下有土石方公司,所有工程機械都要通過他們。

這麽一算下來,其實項目經理的權利被大大的分散了。

他們的職責也就只剩下,組織施工,協調工程進度,保證工程質量,保障工程安全,分配工程款這些職能。

不過現在這種模式,倒也正好適合華禹施工公司的發展。

華禹施工公司因為集團公司發展過快,他們自身的人才儲備跟不上,很多工程項目都出現了像李滄汙水處理廠項目的情況,三十歲的總工算是年齡最大的。

現在有一大半的項目部,平均年齡不到二十八歲。

年齡偏小,經驗自然不足,如果項目經理的權利過大,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