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沒有觀眾的人生

在這個電腦還屬於科研單位緊俏物資的時代,寫作還需要自己動手。

林子軒決定寫一部中短篇的,貼近這個時代生活的小說,他想到了《頑主》。

“頑主”是京城俚語,意思是遊手好閑,不務正業,整天瞎混的一群人。

他們和一般的痞子不同,他們喜歡玩,還能玩出花樣來,他們想過一種自由的生活。

但在正常人看來,他們就是混混和痞子。

《頑主》這部小說講了三名無業青年,在京城開了一家“三T公司”,專門替人排憂、替人解難、替人受過,所以叫做“三T”。

他們的業務範圍很廣。

比如替人談戀愛,要是有人沒時間和女朋友約會,可以請他們去陪那女的聊天。

還有人為了不挨老婆罵,就請他們去挨罵,讓老婆消氣。

他們還為所謂的作家頒發文學獎,還替人到醫院照顧老人,兼職心理咨詢師等等。

這些都是現實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事情,每個人都有不順心的時候,也都有想幹卻幹不成的事,他們這個公司就是幫人解決麻煩的。

這其實反映了這個時代百姓的心態和思想轉變。

小說用諷刺和調侃的態度寫了社會百態,這是一個開放和保守共存的年代。

老一輩人的生活方式和年輕人之間的沖突,社會上舊觀念和新觀念的沖突,這些都通過三個人的故事展現出來。

最後,因為被顧客告上法庭,他們的公司被國家勒令停業。

三人突然想到街上打人,於是他們沖到大街上,對著那些來來往往的中年人撞了過去。

“你敢惹我麽?”面對被撞的中年人,他們這麽問道。

那些中年人並不理睬他們,而是急匆匆的走掉了。

這一代的青年人迷茫和困惑,他們不想按照父輩的生活走,想幹點什麽,卻發現社會對他們不理解,認為他們在瞎胡混,是失足青年。

小說中有這麽一段話。

“人生就是那麽回事。就是踢足球,一大幫人跑來跑去,可能整場都踢不進去一個球,但還得玩命踢,因為觀眾在玩命地喝彩,打氣。人生就是跑來跑去,聽別人叫好。”

但他們發現他們的人生連觀眾都沒有。

他們想去打人,想要發出自己的聲音,卻根本無人理睬,這才是真正的悲哀。

林子軒看過《頑主》的小說和電影,覺得特別有意思,不僅是其中的調侃和幽默,還包括一種普遍的人生態度。

社會由中老年人控制,他們永遠不理解青年人的想法,在任何時代,都是如此。

到底是和社會妥協,還是走自己的路,這是一個艱難的選擇。

林子軒選擇這篇小說,是因為這讓他感同身受。

在這個時代,追求流行歌曲被認為是玩物喪志,唱歌成歌星,被認為是不務正業,就連為了方便上班租房子都是好逸惡勞。

勤勞簡樸,踏實工作,為國家做奉獻這是老一輩的傳統,是他們的生活方式。

年輕人則想要生活的更為自在一些,不受拘束,他們嘗試新的生活方式。

這兩種觀念的沖突正發生在1990年的京城裏,正發生在林子軒的身邊。

京城廣播電台少兒欄目組裏那位長時間請假的員工據說就是跑到南方搗騰買賣去了,把南方的新鮮玩意帶到京城,能賺不少錢呢。

林子軒記得在電影《頑主》裏有一段時裝走秀,把模特和話劇演員混搭在一起走秀。

這絕對是一個天才的創意,太驚艷了。

他覺得這部電影即便幾十年後看仍然不會落伍,仍然能看得津津有味。

說幹就幹,林子軒趁著上班的空閑和晚上的時間開始寫小說。

《頑主》只有六七萬字,一個星期足夠了,唯一麻煩的是要改一下時代背景。

整部小說由一個個故事片段組成,故事性不強,勝在京味十足。

第二個周末,又到了約會的時間,這一次他們準備去香山,大熱天的在山上濃郁的樹蔭下休息,也算是避暑了。

最重要的是,爬山不用花錢。

兩人早早的騎著車子來到香山腳下,把自行車放在山下的車棚裏,上了鎖。

這時候剛剛七點鐘,太陽才露臉,等他們來到香山上面,選擇好一塊清涼的地方,剛好避開刺眼的陽光。

林子軒從背包裏拿出一張麻布單子鋪在草地上,還拿出準備好的零食。

“吆,想的挺周全啊,怎麽感覺你這不是第一次了,老實交待。”慕姍姍挑刺道。

“怎麽可能,我這是和電視裏學的,為了這個,我可是看了好幾晚電視劇,就為了看男主角和女主角約會,想學習人家的經驗。”林子軒訴苦道。

“那你都學到什麽了?”慕姍姍坐在單子上,很有興趣的問道。

“基本上該學的都學了,就是兩人進屋關上門之後的事學不了,電視沒播,直接就轉到兩人第二天出門了。”林子軒遺憾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