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新人入門

京城電影制片廠成立於1949年,是華國老牌子的電影廠。

它和位於西京的長安電影制片廠,以及滬城的滬城電影制片廠並稱為華國的三大故事片生產基地,專門拍攝故事片,最擅長改編文學名著。

京影廠有職工數百人,一年可以拍攝20部左右的電影,200多集的電視劇,聚集了一大批影視方面創作的專門人才。

這時候電影廠下面有電視劇制作部門,電視台下面也有電視劇制作部門,相比較而言,京城電視藝術中心還沒辦法和京影廠的電視制作部門相比。

華國電視台每年播放的電視劇大多來自電影廠和地方台制作的劇集。

在京城影視圈,京影廠就是老大哥,地位極高。

林子軒和馮小剛兩人騎著車子來到京影廠,拿出工作證在門口登記,進了門朝京影廠的辦公樓走去,他們今天是來開劇本討論會的。

《大撒把》的本子通過圈子裏的關系遞到了京影廠的內部,經過討論廠裏有立項的意思。

廠領導認為這本子緊貼生活,有現實意義,不過還需要繼續打磨,可以放到明年拍攝。

這時還是計劃經濟的時代,電影廠每年年初的時候就會根據資金制定一整年的拍攝計劃,也就是說廠子裏的拍攝資金早就分配完了。

即使預留了一部分資金也是用來應急的,不可能拿出來給你拍電影。

林子軒他們屬於半路加塞,還不是電影廠的內部人員,能夠排到明年就已經很不錯了。

身為電影圈的新人,就不能要求有大牌的待遇。

兩人提前來到電影廠的辦公樓,在樓道內等著,電影廠的人剛上班,沒工夫招待他們。

“這回恐怕是感情問題。”馮小剛猜測道,“當初寫的時候挺順的,現在一琢磨這有點鼓勵移情別戀的意思,不太妥當。”

《大撒把》主要講的是留守在國內的一男一女面臨的孤獨和仿徨的生活狀態,以及倆人之間那種若有若無的情愫。

可以說是一對癡男怨女。

於是,馮小剛給這本子起了一個較為文藝的名字,叫做《京城癡男怨女》。

這名字帶著點誘惑的意思,光看名字還以為會有激情戲呢,其實什麽都沒有。

後來還是按照林子軒的意見改成了《大撒把》,一方面是說為了出國不管不顧,另一方面是指感情上的放任和失控。

“沒事兒,聽聽他們的意見,只要說的有道理咱們就改。”林子軒無所謂地說道。

劇本討論會是每部電影都要經歷的階段,大家有不同的意見很正常。

就像是《頑主》,當初巴影廠的領導不同意,米佳山這才和巴影廠簽訂了合同,要給廠子裏帶來百分之五十的效益。

後來,《頑主》只賺了一百一十萬,沒有達到一百二十萬,沒完成任務。

按照合同,米佳山要被扣兩年工資,還要停拍兩年電影,林子軒覺得很對不住米佳山。

他們等了半個小時,有人請他們到會議室裏坐著,不一會,電影廠負責審核劇本的領導以及編劇共有五六個人走了進來。

這時候開會比較嚴肅,大家都有板有眼,一絲不苟。

領導先談了對《大撒把》的看法,有時代氣息和生活氣息,是個好本子,不過就是男主角和女主角之間的關系不太清楚。

如果兩人是普通的朋友關系,那沒什麽可討論的,可他們明顯已經超越了友誼,向著危險的地步發展,這就有問題了。

一個是有婦之夫,一個是有夫之婦,就算是心裏空虛和寂寞,也不能走錯路。

這不符合社會的主旋律,是給婚外戀找借口,思想很危險。

“說說你們是怎麽想的,男女關系可是個大問題,弄不好會誤導觀眾。”領導詢問道。

“我們考慮過這個問題,人的感情畢竟是復雜的,在長久相處的過程中難免出現情感的交流,碰撞出火花,會犯一些錯誤,這符合客觀規律。”馮小剛回答道,“在結局的時候安排女主角去美國找她丈夫,而不是和男主角廝守在一起,這說明他們知錯能改,堅守了底線。”

“觀眾看的時候或許更想他們在一起吧?這就可能產生誘導。”有編劇不同意道。

“這是沒辦法的事,每個人看一部片子都有自己的理解,咱們只能做到思想基本正確。”林子軒辯解道,“要是給他們設定成普通朋友關系,沒有感情糾葛,那這部片子就沒意思了,也沒有拍的必要了,要有真實的感情才能打動觀眾。”

“你這是打擦邊球啊。”領導搖頭道。

“站在國內男同志的立場,我其實更想他們倆人在一起,出國有什麽好的,還不是給外國人打工,這本子的立場就帶有批判性質。”林子軒分析道,“從這個立場出發,這樣的結局正好,觀眾看了以後能對出國潮產生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