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金馬獎

林子軒支持張紀鐘進行嘗試,任何新事物都是在不斷嘗試中產生的。

大陸的武俠劇不能沿用香港武俠劇的創作模式。

香港人的生活節奏快,拍出的武俠劇節奏也很快,情節緊湊,不過他們更注重現代人感興趣的情感糾葛,突出男女主角,以及第三者之間的感情故事。

而且,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往往投資規模不高,選取的場景粗糙,制作上不夠精良。

換句話說,香港武俠劇的整體格局太小,這和香港的地域文化有關。

大陸武俠劇想要更勝一籌,就要在格局上下功夫,要在武俠劇中展現傳統文化,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武俠,賦予武俠一種厚重感。

“那邊的電視同行說,香港現在的電視台很少投拍武俠劇了,說什麽流行家族劇和職業劇,武俠劇過時了,咱們的武俠劇才剛開始拍,他們就過時了。”張紀鐘感慨道。

“慢慢來吧,社會發展很快的。”林子軒回應道。

從觀眾喜歡看什麽類型的電視劇就能大致了解社會發展的狀況和百姓的生活水平。

八十年代是香港武俠劇的鼎盛時期,群星璀璨,武俠劇就像是一場夢一樣,到了九十年代,香港的百姓更為關注現實,都市題材流行起來。

尤其是職業劇,像是醫生、律師和警察這類劇集最受歡迎。

大陸也有類似的題材,拍了不少有關警察的劇集,只是相對來說都不夠專業,只能算是都市情感劇,而不是職業劇。

內地想要拍攝專業的職業劇,恐怕還要等上幾年才行。

五月份,林子軒從文雋那裏得到一個消息,文雋他們打算把《陽光燦爛的日子》送去參加在台灣舉辦的電影金馬獎。

台灣的金馬獎一向推崇文藝片,這部片子獲獎的機會很大。

《陽光燦爛的日子》在九四年就拍完了,不過九五年才獲得在內地上映的機會,所以能以大陸影片的身份參加九六年的金馬獎。

何況這部片子有香港和台灣的投資,在參賽資格上完全沒問題。

相對於香港電影行業還處在最後的輝煌之中,台灣的電影業早就被他們自己給玩壞了,成了好萊塢電影和香港電影的票倉。

這和他們喜歡拍小眾的文藝片有關。

文藝片很難和商業大片相抗衡,所以他們就把電影市場給讓了出去。

沒有了市場,拍的文藝片賺不到錢,有名氣的演員都向香港和日本發展,電影從業人員流失嚴重,台灣的電影產業就這麽衰落下去。

不過金馬獎在華語電影中還是有很重的分量,在亞洲地區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這個獎項創辦於1962年,歷史悠久,在評選條件中不設地域限制,評選對象面向所有華語電影和華語電影人。

由於種種原因,在八十年代以前,金馬獎評選的對象主要是香港和台灣的電影。

隨著大陸和台灣地區關系的緩和,以及台灣電影產業的停滯不前,到了九十年代,大陸的電影人也參與到了金馬獎的角逐之中。

金馬獎一般會在十月底公布電影的提名名單,十二月份舉辦頒獎禮。

雖然《陽光燦爛的日子》已經在威尼斯電影節拿過獎了,不過能多拿幾個電影獎項也算是一種榮譽,沒有不參加的道理。

按照文雋的分析,金馬獎同樣需要有分量的華語電影來提高參賽電影的水準。

這個獎項是由十幾位電影從業人員組成的評審團決定獲獎者,更為注重藝術性,極少從商業角度或者參考票房成績。

《陽光燦爛的日子》在文藝片中質量上乘,金馬獎又偏愛文藝片,拿獎就很理所當然了,這對大家來說都是好事兒。

自從舒琪加入《沒完沒了》的劇組後,文雋來內地的次數就多了起來。

作為經紀人,他要保障手下藝人的權益,這是他的職責。

不少港台藝人對內地存在偏見,認為內地的拍戲環境差,劇組不專業等等,這種現象不能說沒有,但並不多見,更多的是雙方的工作方式不同。

比如在內地,大家比較熟悉,拍完戲一起找地方吃個飯,聊聊劇情和下面的拍攝計劃,吃頓飯的工夫就把事情給說好了。

港台藝人拍完戲就會回酒店,很少交流,演員想要排練都找不到人,更別說是談事情了。

他們認為拍完戲了,剩下的時間是我自己的,你在這時候找我排演不是占用我的時間麽,把工作和生活分的很清楚。

這讓內地的演員很不適應,覺得港台演員太倨傲,都是演員,這麽擺譜幹嘛啊。

葛優以前和港台演員合作過,那幫人拍戲就是這樣,拍戲的時候好好的,拍完戲就各幹各的,很少說咱們出去喝一杯,交流交流感情。

說實話,他對這種工作方式不太習慣,他更喜歡在拍戲前和對戲的演員有交流,做到知根知底,這樣拍戲的時候更有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