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 懵懂

林曉玲答應會把劇本轉交給葛優,結果怎麽樣就不能保證了。

再說,如果是葛優來演,那就不是兩百萬的投資了,為了保證影片的質量,至少要追加到五百萬以上。

不是說兩百萬拍不出好電影,而是要精益求精。

自從三月份《大腕的葬禮》宣傳結束後,除了出席必要的活動外,葛優就在家休息,他不怎麽著急拍戲。

首先是沒找到讓他動心的劇本,其次是覺得需要靜下心來沉澱一下。

到了他這個地步,拍戲更講究質量,而不是數量。

一個演員一年拍十部戲,錢是掙到了,可哪兒有時間認真的琢磨劇本,演出來的角色流於表面,缺乏深度。

積累的不夠,沉澱的不夠,想爆發都爆發不出來。

明星和演員的區別就在於此,明星靠熱度,演員靠演技。

國內不少導演都想和葛優合作,卻又擔心和葛優合作。

葛優不是姜文,是一個配合導演的專業演員,他想的不是自個怎麽演,而是怎麽演才能達到導演的要求。

導演擔心難以改變葛優在觀眾心目中的形象,尤其是在拍了幾部賀歲片之後。

觀眾會覺得葛優演什麽都是葛優,換句話說,明星相太足,掩蓋了角色。

一般的導演很難駕馭,找葛優來演容易弄巧成拙,只有那些經驗豐富的大導演知道怎麽塑造葛優,激發出葛優的潛力。

好演員碰到好導演才能擦出耀眼的火花。

對於那些三流導演,就是給他們一打明星照樣能拍出爛片來。

《卡拉是條狗》的故事背景放在了一九九五年,正是京城打狗的關鍵時期,只要沒有辦狗證的狗都要被抓起來,弄得養狗的人家人心惶惶。

五千塊錢對於有錢人不算什麽,可對於普通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很少有人願意花五千塊去辦狗證。

市民白天把狗關在屋裏,等到晚上才會出去遛狗,害怕被民警發現。

派出所民警每天在各個小區巡查,聽到狗叫聲就會敲門,叫得越歡的狗越容易遭殃,反而是那些不叫的狗能躲過一劫。

一旦敲門,預示著這家的狗沒救了。

看到民警,有些孩子抱著狗就跑,找個僻靜的地方躲起來,天黑才敢回家。

民警、市民和狗之間的故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不斷的重復上演。

京城的胡同裏發出的慘叫聲和一攤攤鮮紅成為不少人難以抹去的記憶。

《卡拉是條狗》講的就是那個時候的故事。

一戶普通人家的狗被民警逮走了,家中的男人每個月拿幾百塊的工資,老婆下了崗,孩子要上高中,家境窘迫。

像這樣的情況,就不要狗了唄,沒有狗又不是不能活。

但劇本中的主角,也就是叫做老二的男人一心要把狗給弄回來。

按照他的說法,只有在狗面前,他才感覺自己活的像個人。

在家庭裏,老婆處在強勢的地位,兒子不服管教,看不起他,在社會上,他沒什麽地位,只有在狗面前才能找回點做主人的尊嚴。

這是他要把狗找回來的主要原因。

這種人在生活中很常見,就是平常的小人物,生活在壓抑和困境之中,在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困境下,他們需要找到心靈的寄托。

有人好喝酒,有人愛打麻將,老二就想要養狗。

老婆不願意拿錢給狗辦狗證,老二只好四處找人托關系,想各種辦法,由此牽扯出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物。

圍繞著一條狗,展現了華國社會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狀態和復雜的社會關系。

這是一個非常平民化和市井化的故事。

林曉玲把劇本給了林子軒,她可沒本事說動葛優,還要林子軒出面才行。

林子軒翻了翻,把本子還給了導演,讓導演繼續打磨劇本,並按照五百萬到八百萬的投資規模做一份詳細的拍攝計劃。

第六代導演有個毛病,他們大多沒有完整的劇本,只有大概的故事情節。

也沒有拍攝計劃,喜歡搞臨時創作,認為這種創作方式更能激發靈感。

有人甚至說我只有到了拍攝現場才知道自己想要拍什麽,聽起來很有個性。

對於這種導演林子軒不會投資,他不否認有這樣的天才存在。

但作為影視公司的老板,他把電影看作投資項目,為了保證電影的成功率,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導演是不是用心從劇本就能看得出來。

在好萊塢,一個劇本從開始創作到投拍要修改幾十次,從故事情節,邏輯漏洞和市場需求等等方面進行考慮。

好夢公司擁有一支幾十人的創作團隊,每天的工作就是構思劇情,修改劇本。

他們看報紙和電視新聞,從中尋找靈感,然後幾個人一起組成小組討論,把各自的想法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