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卷:雄姿英發 第二十三節 城市(第2/2頁)

而寧陵市裏也在考慮將市裏邊的行政職能部門向江東轉移,按照趙國棟和鐘躍軍的想法是要將主要行政職能部門遷移到江東,而將市裏的行政服務中心設立保留在老城區,這樣既可以騰出大量黃金地段的優質土地,出讓獲取巨大收益,同時又能夠保持老城區居民的辦事方便。

不過在市裏主要行政職能部門遷移到哪個區域趙國棟和鐘躍軍意見略有些不同,按照鐘躍軍的想法,市裏邊四大班子和主要職能部門可以考慮搬遷到江東新區二期範圍內,也就是在江東輝煌大道和東方紅大道之間的臨江區域,這樣既可以貼近江畔,又可以促進江東新區二期開發。

但是趙國棟卻不太贊同這一點,在他看來,隨著輝煌大橋竣工和東方紅大橋的動工,可以預料兩三年內江東新區二期就要繁榮起來,根本不需要行政部門帶動,臨江和夾在輝煌大橋和東方紅大橋之間就是天然優勢,一旦東方紅大橋竣工,就將已經開發成熟的河南新區一期和江東新區二期連接起來,大量行政職能部門遷移到這一區域,要不了兩年又要變成和保留在老城區的結果一樣,占據著黃金口岸,著實可惜。

按照趙國棟的想法,市裏四大班子和行政職能部門要搬遷到的地方就是要在目前看來相對偏遠,甚至在很多人看來三五年乃至十年都難以發展過去的地方,只有具有相當超前的設想,你才能真正發揮行政職能部門帶動的作用。

既然城市發展擴張的步伐不可避免,而市裏邊掌握著這樣的行政資源,怎樣最完美最合理最科學最大限度的利用這一資源來實現城市的規劃發展的節奏,就是一門藝術了。

趙國棟在一個很小範圍提出了要將市裏四大班子和市裏主要行政職能部門陸續搬遷到妙峰山以東以南的山腳下那一片區域,現在那一片區域還是緊鄰這妙峰山的連綿淺丘,甚至連江東新區的第三期的最邊緣道路堪堪劃過這一區域,距離輝煌大橋東橋頭都還在五公裏之外,而且還要繞過妙峰山和妙湖這一片占地達九平方公裏被定為城市森林公園的區域。

鐘躍軍和市裏邊其他領導對於將市裏四大班子和主要行政職能部門適當遷得遠一些並無異議,實際上他們也意識到了如果將這些部門放在江東新區二期範圍內已經有些不合時宜了,但是趙國棟這一步實在邁得太大,甚至超出了江東新區三期範圍,遠遠的丟在了妙峰山這個確定的城市坐標點外圍去了,現在那一片甚至只停留於一個設想,連道路才開始剛剛在遠景圖上規劃,如果按照目前寧陵城市發展的正常進度,只怕道路建設都需要放在2007年以後可能才會考慮向那一片延伸,根本談不上開發這個進度上來。

但是趙國棟對這一點很堅持,在他看來,恰恰就是要利用市裏邊四大班子和行政職能部門的遷移來調整城市發展方向,進一步加快城市功能區向東向南的發展速度,市裏邊主要部門遷移過去,就相當於為現在還是一片綿延淺丘的區域打下了一個楔子,cha上了一面旗幟,可以引導城市發展向著那個方向發展,可以在很大程度避免城市向北和向西發展擠占北面和西面的上好良田和菜蔬地。

如果一屆黨委政府不能有足夠的超前意識,那就會給下一屆留下相當多的後遺症和短板,這是趙國棟的看法,作為一個有著後世記憶的先行者,趙國棟更不能容忍這種事情的發生,寧陵作為他政治生涯中的一塊試驗田,無論是從哪方面,他都希望這座城市能夠成為一個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