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卷:雄姿英發 第九十七節 後時代隱現(第2/2頁)

只可惜趙國棟擔任常委時間太短,資歷也太淺了一些,否則任為峰要真的接任省長,趙國棟來擔任常務副省長應該是一個相當合適的個置,想到這兒應東流就忍不住搖搖頭,這個世界從來就沒有假設。

如果不是趙國棟在安原呆下去的可能性太應東流還真的存了一份心思讓他代替齊華的位置,只是趙國棟在一年之內離開安原的可能性很大。

中組部那邊也已經有這個意思傳來,征求應東流的意見,雖然他堅決頂住了,要求趙國棟至少應該要工作到年底,確保寧陵經濟能夠真正進入比較穩定的發展軌道,但是這究竟能頂多久還不好說。

應東流希望趙國棟能夠在寧陵市委書記位置上工作到今年十月以後,這樣刃萬年寧陵發展也就基本定型,看看寧陵還能不能再創造一次奇跡。

應東流心思從趙國棟身上重新回到了全省工作上來,趙國棟剛才和他的交流對應東流很有些觸動,安都定位不清晰的確是一個問題,這樣一個小以打造內陸核心城市為己任的大都市如果一年吸引外來投資尚不及寧陵,這簡直是一個悲哀,而競爭對象瞄準省內其他地市,那更是一個恥辱,以安都這樣的條件,理所當然的應當要扛起安原經濟發展的大旗,但是現在安都卻始終沒有能夠找到自己的準確定位。

問題症結在哪裏,這個問題看起來很復雜,但是一言蔽之,那還是一把手的思維觀念問題。

趙國棟這小子的言語很犀利直白,只是現實的復雜性卻讓應東流也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雖然在多次常委會上應東流都在督促孫連平思想要更開放,步伐要邁得更大。但是這位省委副書記兼市委書記卻遲遲不願表態,關京山也算是一個有些魄力的角色,但是為了開展工作,也不能和孫連平妥協。

在權力把握操持這一點上。孫連平和苗振中到是一脈相承,這讓應東流也有些感慨。

中央在安都市委書記的人選問題上每每求穩,但是卻忽略了安都作為內陸大都市所要承擔的頭羊作用,苗振中和孫連平有其工作經驗豐富協調能力強性格堅毅的一面,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兩位在經濟工作上都缺乏開拓進取的精神和意志,求穩是他們工作思路中的典型心態,在應東流看來,這是導致安都在這關鍵的幾年裏落後的主要原因。

相比之下趙國棟的銳意進取精神和大膽開拓的創新思維就顯得格外可貴了,寧陵的成績證明了這一點,只有敢於甩開有些包袱,敢於打破成規,敢於突破一些禁錮,敢於大膽嘗試,才能真正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子。

也許正是年輕人沒有這麽多枷鎖包袱,也沒有那麽多壓力和羈絆,他才能輕裝上陣,如果真的到了某個層面上之後,他還能做到這一點麽?比如現在讓他擔任安都市委書記,他還能這樣輕松自如的面對麽?

如果自己能夠決定這一切。應東流會毫不猶豫的拍這個板,哪怕是冒一些風險也值得,但是只可惜這只能存在於一種設想,安都市的特殊地位讓中央在這個市委書記人選的問題上歷來都持謹慎態度,從市委書記需要兼任省委副書記這個規格就能看出來。這是一個不能出錯不能出問題的位置,甚至比起一個常務副省長來從某種意義來說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