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登天之道

兩千年前,當佛教剛剛傳到中國的時候,它已經是半中國化的了。直到那時候為止,中國所有可以被稱為宗教的主要思想體系和修行體系,都建立在對道的理解的基礎之上。既然道無所不包,能夠生發萬物,那麽就沒有理由認為另外一種體系不能從它的子宮中衍生出來。至少在佛教最初傳入中國的一百年內,它沒有給中國人造成多少觀念上的問題。

中國與佛法——佛教對於真理的看法——的最初遭遇,最遲發生在公元前1世紀。其時漢朝已經把它的影響沿著一串綠洲一直擴展到了印度西北的各個王國中。在那裏,大乘佛教剛剛湧現。漢印之間最初的接觸是外交上的。本來外交上的接觸是永遠也不可能導致佛法的傳播的,除非是把它作為一種文化珍品來介紹給對方。是商業貿易把佛法帶到了中國。當時,各國商隊來到中國,他們用香料、珠寶和彩色玻璃來換取中國絲綢。早在公元1世紀,中亞的商隊就已聚居在中國政治中心的城墻之外。與他們住在一起的,還有從印度來的和尚。

佛教最初傳入中國的細節,我們就不得而知了。歷史記載和文物只告訴我們,沒過多長時間,佛就被當做另一尊神,被發展中的道教接納了——道教當時包括了諸如黃巾起義這樣一些不切實際的行動。公元2世紀左右,佛不僅在老子的旁邊受到禮拜,還因為某些道教徒認為他就是老子本人,而變得相當普及起來。據說老子離開樓觀台以後到了西方,一本公元2世紀出現的書,記敘了這位聖人從中國消失,然後又以佛的形象重新出現在印度的故事。在亨利·邁斯派羅《關於公元後最初幾個世紀的道教的隨筆》(Essay on Taoism in the First Centuries A.D.)一文中,他解釋了道教徒為什麽這麽願意相信此類故事,以及他們歡迎覺者到中國來的原因:

佛教被認為是道教的一個特殊的宗派,是各宗派中最嚴謹的,比黃巾還要和諧,還要有理性。再者,它能夠阻止煉金術繼續發展,使道教成為一種純粹道德的、冥想的長生不老術。這一點使它與道教其他宗派區分開來,並給了它一種榮耀——本來它的信徒為數很少,又有異國色彩,是沒有希望獲得此種榮耀的。這個新的宗派與道教古老的神秘的大師諸如老子和莊子聯系起來了,而且從某個角度來說,它比當時的道教還要更接近於老莊。(第411頁)。

但是這樣的密切關系沒有持續下去。中國人對於來自西域的這種“道教”不斷增長的興趣,很快就導致了公元2世紀末的佛經的翻譯,它們顯示出了佛、道兩教在教綱和修行上的基本差異。道教徒尋求的是修成一個長生不死之身,而佛教徒尋求的是擺脫一切身相。涅槃看起來結果與道教長生不死的目標也不一樣。禪修也有差異。道教徒把他們的呼吸減少到最低限度,並且專心致志於體內氣息的循環和變化;而佛教徒則強調呼吸調柔,要舍棄對身體的執著和修煉。還有,佛教徒有一套普遍遵守的規則,或者叫戒律,他們據此來調整自己的行為;而大部分道教徒則按照道德的標準行事,或者各縱其天性。公元3世紀左右,佛教獨立了,於是道教徒們要麽改變了信仰,要麽排斥這種現在打上了外國烙印的信仰。

在隨後的幾個世紀裏,佛教不僅在新環境下繁盛起來,而且變得非常成熟,發展出了新的思想流派和修行宗派,它們進一步向中國人散發著感染力。像道教一樣,終南山又成為這種新宗教傳統出現和發展的背景。在中國出現的八大佛教宗派中,有七個宗派是在終南山裏或其附近開出它們的第一片花瓣的。它們是三論宗、唯識宗、律宗、凈土宗、華嚴宗、密宗和禪宗——據說其中最後一個宗派起源於嵩山,而嵩山是終南山東部的一條支脈。第八個主要宗派是天台宗,它起源於中國南部的衡山和東部的天台山。

在這八種觀察佛法的方法(八大宗派)中,在影響力和信眾數量方面,沒有哪一個宗派比凈土宗更重要了。凈土宗不是教人們單靠自力解脫,而是教人們要相信阿彌陀佛的力量,他會把信眾帶到他的極樂世界裏去,人們在那裏比在這個五濁(1)惡世中更容易證得解脫。凈土宗仰仗佛力的方法,包括持念阿彌陀佛的聖號,觀想他的極樂世界,以及發願要往生到凈土去。

凈土宗教綱在中國的建立,以及上述修行方法的普及,要歸功於善導。將近二十年前,我到台灣的時候,第一次聽說了這個名字。我在島上的第一年,是在一座佛教寺廟裏度過的。那裏的出家人請我翻譯一部佛經,或者說佛陀的講法。盡管我對這些經典的語言很生疏,但是出於我對他們免費為我提供食宿的感激,我決定勉力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