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內閣:無法丈量的權力半徑

明代文官集團是帝國權力結構中的一把雙刃劍,有劍在手,既可護體,用得不好也會傷身。帝國的文士階層在明初二祖(朱元璋與朱棣)主政時期,一直受到強勢皇權的壓制。這種強壓態勢使得文士們所向往的君臣和諧的畫面成了鏡花水月。

但是想通過囚禁皇權來實現操縱帝國權力的宏大理想,一直深藏於文士們的心中。洪武年間,朱元璋敢以酷烈的手法誅戮胡惟庸等文官,將帝國權力牢牢地控制在手中,原因就在於朱元璋是帝國的開國之君,而那些文臣武將基本上都是由他一手選拔出來,陪著他一路走過創業歷程的開國之臣。

永樂皇帝朱棣在登上皇位以後,繼承並發揚了其父彪悍的行事作風。雖然朱棣不是新政權的建造者,但是他同樣也不是合法的繼任者。他通過暴力手段奪取了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很多時候,來自權力系統內部的暴力奪權與開疆辟土建立一個新政權有很多共通之處。在朱棣的奪權過程中,朱元璋剛剛組建起來的權力系統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奪權成功後,已經成為永樂皇帝的朱棣對帝國的文官集團進行了一次乾坤大挪移,可以說是重新建立起一套個人色彩濃郁的新官僚體系。也正因為如此,朱棣執政時期的文官集團完全受控於皇帝的個人權力。

永樂皇帝朱棣在保留了朱元璋時期的基本行政結構的同時,也開始了新的官僚體制改革。他組建新的內閣,並使之成為聯系皇帝與官員的橋梁,在內廷發揮作用。內閣學士雖然品級不高,僅為正五品,卻享有很大的權勢。在很多時候,內閣作為文官政府中的主要執行機構在運轉,成了官僚政體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