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不共戴天

第六師團,又被成為熊本師團。

這是一個日本的甲種師團,標準的四單位制,滿編為28500人。

第六師團在另一個時空名氣非常大,並不是因為他們的戰鬥力有多麽強大,而是因為他們的軍紀實在是……

好吧,第六師團不存在軍紀,這就是一群披著人皮的野獸。

第六師團的師團長明石元二郎中將,這個人像政客更加多過一名將軍,他曾經在日俄戰爭期間資助俄國的那些“灰色牲口”發動1905年革命,把俄國鬧得天翻地覆,被稱為是“一人可抵十個師團”的人物。

但明石元二郎大概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他確實是利用俄國國內的不安定因素埋下了暴動的種子,但這顆種子一旦生根發芽,首當其沖受到損害的也恰恰就是日本人,真是一飲一啄自有天定。

明石元二郎被稱為“天才的特工王者”,曾經寫了一本書,書名叫《暴動的指南》,被某些國家的激進派視為金科玉律。

好像是冥冥中自有注定,來自21世紀初期的特工遇到20世紀初期的特工王者,這真是奇妙。

明石元二郎也感覺奇妙,特別是當他率軍進入費爾昂塔德努瓦地區的時候,這種感覺更加強烈。

作為一名特工,明石元二郎是這個時代的佼佼者,他會八國語言,日俄戰爭時期曾經孤身一人遊走歐洲大陸合縱連橫,尋找俄國的不安定分子,自認為見多識廣,但從來沒有想象過東亞人、特別是華人,能在歐洲獲得這樣的成功。

其實明石元二郎在日俄戰爭期間所起到的作用並沒有日本人宣傳的那麽大,只因為日本人需要英雄,於是明石元二郎就橫空出世。

有這樣的經驗,明石元二郎雖然在來時的路上就聽說過秦致遠的事跡,但明石元二郎認為,那多半也是因為宣傳需要,並非事實。

如果華人真的有這麽天才出眾的將領,那麽北洋政府一定不會讓他遠赴歐洲。明石元二郎自認為日本會這麽做,於是就類比了華人的北洋政府。

但這種自以為是在進入費爾昂塔德努瓦地區的時候就產生了動搖。

身為中將師團長,明石元二郎擁有第六師團為數不多的汽車作為代步工具,這當然是法國人提供的,明石元二郎欣然笑納。

不僅僅是汽車,和外籍軍團一樣,第六師團現在裝備的所有武器都是法國造,從M1916式步槍到哈乞凱斯重機槍,清一色的新家夥。

日本出人,法國出槍,這看上去很正常,明石元二郎也認為正常,並且為他的部隊得到新武器感到非常得意。

要知道,日本也是個缺乏資源的國家,長期的物資短缺,造成了日本國上下一致的節儉。日本軍人腰間的彈盒裏,從來就沒有裝滿過子彈,哪像法國人那樣財大氣粗,子彈堆在那裏隨便扛,這簡直令明石元二郎紅了眼,有那麽一瞬間,明石元二郎想搬空那個龐大到一望無際的彈藥庫。

獲得了充足物資的日本軍人志得意滿,他們穿著嶄新的、普遍有點肥大的制服,扛著嶄新的步槍,腰間系著裝得滿滿的子彈盒,唱著《君之代》意氣風發豪情萬丈的前往費爾昂塔德努瓦。

在進入交戰區域時,第六師團來到了設置在費爾昂塔德努瓦地區周圍的武裝哨卡。

身為師團長,身處後方,明石元二郎的汽車當然要走在隊伍最前面,於是最先受到哨卡的攔截。

一名金發碧眼的法軍中士表情嚴肅的攔下先導部隊,要求就地等待,等經過確認之後,才會將他們放行。

這本來無可厚非,但當汽車裏的明石元二郎看到那名法軍中士敬禮的對象是一名華人少尉時,整個人的感覺都不好了。

此時天上正下著雨,路面因為經過休整鋪了一層石子還算勉強能走,但走的人一多,也難免會多出不少泥濘。那名法軍中士就這麽冒著雨奔走在泥濘裏神態自若,而坐在崗亭裏的華人少尉也是神態自若。

這不是演習,而是他們正常的上下級秩序。

難道華人真的可以指揮純正的法國人?

難道傳言中的那位“來自遠東的東方霸主”是確有其事?

明石元二郎並不確定,他準備再觀察一段時間再說。

正常行軍的速度固然很快,但如果事事留心都想用分析的眼光觀察,那速度可就慢了。

於是明石元二郎這一路走得格外煎熬。

往前沒走多遠,明石元二郎看到了傳說中的坦克。

“坦克”一詞隨著數次大戰中的威力,已經廣為人知,明石元二郎當然也同樣知道這東西。

和福煦、貝當等一眾守舊的法軍將領不同,明石元二郎對於坦克很感興趣,他認為這是一種能夠改變戰局的新武器,只是因為之前日本政府沒有往歐洲派兵的意思,明石元二郎才沒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