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田義人在戰爭時只是個小曹長,相當於高級士官,要在美國空軍裏,戴這個軍銜也就夠給飛行員點煙擦皮鞋的。

就沖這一點,如果日本民族不是那麽一根筋,估計二戰中的日本飛行員早就都駕機起義投美國空軍去了。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二戰美軍的航空兵,是升官最快的單位,中尉、上尉拿簸箕撮,隨便拉出個飛行員就是少校,當個上校都只能算馬馬虎虎。

產生這種“火箭幹部”是因為德國人的一項古怪政策——俘虜中的軍官享受比士兵高得多的待遇。與日本人的一根筋不同,德國人是特別的軸,執行政策滴水不漏,一絲不苟。諾曼底登陸以前,要抓美國人德國方面基本只有指望打美國飛機。別說,由於德國空軍強悍的戰鬥力,的確有不少美國人被打了下來。一來二去美國方面知道了德國這個政策,結果,到後期在德國上空飛行的美國飛行員就都變成軍官了——這大概可以算是美利堅合眾國政府給被抓美國大兵最後的幫助。

德國人依然將那個可愛的政策堅決貫徹到底,一直執行到戰敗。

既然在歐洲升官快,亞洲戰場也不能不公平不是?於是,德國人的古怪政策弄得和日軍作戰的美國飛行員也官運亨通。

相比之下日本人那邊就太慘了。絕大多數日本飛行員在被打下來的時候,也不過掛著“飛曹”、“伍長”之類無足輕重的頭銜。萊城航空隊三劍客之一、日本超級王牌飛行員坂井三郎,得到確認的戰績是擊落了22架盟軍飛機,多次在絕境中死裏逃生,打瞎了一只眼仍然堅持升空作戰,這樣一位傳奇人物,直到日本戰敗前幾天,才接到少尉的任命。

要在日軍航空兵中當個少校(少佐),基本就是個戰隊司令了。日本人是按照手下有多少兵員確定軍銜的。

問題是手下有一百個飛行員,和有一百個步兵那無論戰鬥力還是責任都是完全不一樣的,日軍上層對此完全沒有概念。這句話應歸下一段尾

不管怎樣,安田義人曹長都只能算是個小人物。小人物能被寫進歷史,

日本海航王牌飛行員坂井三郎……曹長

日軍第64戰隊(加藤隼戰隊)的飛機,其標志為尾翼上的斜向箭頭。

這位日本義人被寫進歷史,因為他送給了中國一架完完整整的中島“隼”1式戰鬥機。

1942年4月29日,安田所在的日軍第64戰隊隼式戰鬥機群,在緬甸與中國空軍進行了一場激烈的空戰。這是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中的戰鬥。在談到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時,一直有一個錯誤的說法,認為陳納德由於和史迪威不合,不肯派出飛機投入緬甸戰場,造成緬甸中國軍隊缺乏空中掩護而損失慘重。實際上,盡管陳納德與史迪威關系的確不好,但“飛虎隊”當時在緬甸進行的作戰還是頗為積極的。從1941年12月23日到1942年1月24日,僅僅在仰光上空就進行了六次空戰。3月24日,飛虎隊甚至深入泰國清邁攻擊日軍基地。在緬甸戰役期間,日方承認被飛虎隊擊落和重創損毀的飛機達89架(含戰役期間日軍為消滅飛虎隊深入中國空域作戰的損失。飛虎隊自己的記錄是171架),飛虎隊損失飛機80架(P-40C78架,P-40E2架,其中在空戰中被擊落的只有12架),第2大隊大隊長紐卡克等戰死。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的失利,主要是英國人從中拆台,加上作戰指導錯誤,前期內部爭權奪利貽誤戰機,後期畏敵如虎錯進野人山,與空中掩護的關系並不大。

由於遠征軍主力第5軍是國民黨軍嫡系中的嫡系。當日軍18師團突然以大範圍的穿插突襲臘戍補給基地,遠征軍情況危殆的時候,對嫡系極為偏愛的蔣介石甚至動用了中國空軍最後的老本進行支援——4月29日,中國空軍殘存的12架蘇制SB-2輕轟炸機,在陳舊的霍克Ⅲ戰鬥機和少量剛剛補充的P-40戰鬥機掩護下,出擊薩爾溫江渡口,轟炸日軍陸軍部隊。為18師團擔任空中掩護的第64戰隊,就是在這裏和中國軍隊展開了戰鬥。

飛虎隊第2大隊大隊長紐卡克在清邁空戰中被擊落,飛機殘骸上的8165號標志清晰可見。周圍的是當時和日軍結盟的泰國軍隊。

這場戰鬥由於中國方面倉促出擊,記錄很不周詳,但給日軍造成了一定的損失,第64戰隊奧山弘大尉等被擊落。

奧山弘的死被認為非常經典——殺紅了眼的一名中國空軍飛行員駕駛P-40飛機撞向奧山弘的座機,將其撞落天空,自己右翼的三分之一也被撞飛,卻安然飛回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