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送走傳旨的內侍, 沈伯文回府之後思索了很久,斟酌了數日,才終於在密折上寫下一個名字

——惠正青。

……

京都, 朝廷之中關於誰來繼任興化府知府,各個派系頗是爭了一番,畢竟是現成的功勞, 誰要是過來,就能白撿, 卻沒想到他們爭來爭去,陛下卻欽點了一個人,大都有掃興之感。

不為別的, 蓋因這人是方禦史的弟子,一脈相承的性子,外加脾氣直。

惠正青自己也沒想到這件事會落在自己頭上,但思及自己與沈伯文自從杭州府鄉試回來之後的交情,又忽然間多少有些了悟,因而恩師叫他過去詢問的時候, 他便實話實話了。

方禦史沉思了片刻, 沒有說別的, 只交代他:“既然他們信得過你,那就好好做, 莫要讓為師失望。”

他自然是信任自己弟子的品行的,事實上,先前朝堂上那些人提出來的關於興化府繼任官員的人選, 他一個都瞧不上, 明擺著都是想去占功勞的, 打量誰看不出來呢?

只不過這不屬於方禦史的業務範圍, 他自認跟自己也扯不上關系,因而才懶得摻和,一言不發的。

不過現在卻不一樣了,正青是自己最得意的弟子,人品和能力都是上乘,不管沈伯文是因為與正青之間的私交而了解並信任他的品行,還是為了想賣自己一個好,才向陛下舉薦了正青,他都承他這份情。

“學生明白。”

他交代完這句之後,惠正青神色端正,拱手應下。

……

惠正青來得很快,沈伯文那邊也已經將該收拾的收拾好了,除了平時就同沈伯文走得近的一些人家,大部分百姓都不知道他們的父母官馬上就要換人了。

事實也是如此。

對於平民百姓們來說,每天最關心的就是地裏的莊稼怎麽樣,今天能不能吃上一頓飽飯,或者家裏的孩子和老人能不能熬過這個冬天,他們並不關心頭頂上的皇帝是誰,知府這樣的高官,距離他們的距離也很遙遠。

不過沈伯文先前所做的一切,卻不是絲毫沒有在他們心上留下痕跡,無論是興化本地的百姓們,還是後來被附入興化的外地流民們,都知道自己還沒有餓死,是因為誰的功勞。

甚至他們還想要給沈伯文立生祠,最後被他攔住了。

他們在這半年內見到這位長得好看的知府大人的次數,比先前大半輩子見到的官兒們的次數都多。

沈伯文在現代的時候,也看過不少歷史小說,上面動不動就會寫什麽官員離任,百姓們十裏相送,哭著喊著舍不得他走,還要送上一頂萬民傘等等的情節。

他原本以為這只會是出現在小說之中的情節,在現在自己所處的這個朝代,這樣的場景應該不會出現,但在他與惠正青交接完知府官印和一切事務,帶著家眷登上馬車,準備離開的時候,卻發現自己錯了。

馬車停在了城門口。

不為別的,僅僅只是因為前方聚集了太多的百姓。

他們大多手裏都提著自家手編的籃子,有的籃子裏頭放著自家婆娘親自動手烙的餅,有的籃子裏放的卻是攢了大半年準備留給家裏人補身子的雞蛋,有人懷中抱著一棵大白菜,也有人提著兩條熏魚……

百姓們手中的東西各不相同,他們唯一相同的,便是對馬車上的人滿心滿眼的不舍。

沈伯文從馬車上下來,看著眼前熙熙攘攘的人群,有的他很眼熟,甚至能叫得上名字,比如雷老爺子和雷茂父子,左宏吉,姜大郎,牛二郎等等,有的他叫不上名字,但卻也並不陌生。

這都是他治下的百姓。

他還沒有開口說話,前來送行的百姓們就按捺不住了,不知是誰先高聲喊了一句:“沈大人!能不能別走啊!”

這人說完,周圍的百姓們也似乎得了什麽底氣一般,也七嘴八舌地說起話來。

“是啊是啊,您就不能一直給咱們當知府嗎?”

“之前那個什麽胖知府,不也在這兒留了好幾年才走的嗎,您怎麽這麽快就要走了啊?”

就連大人懷裏抱著的小孩子,也不知道是不是被父母教的,奶聲奶氣地說:“大人不走……”

被霜娘和雷茂牽著的金鳳站在人群的最前面,此時已經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哭得跟花貓似的,然後做出了她這輩子膽子最大的一件事——她攥住了沈大人的衣擺,抽抽噎噎的,眼巴巴地仰著頭問他:“大人,您和夫人……真的要走嗎?”

她想不明白,為什麽爹和娘好不容易才和好,對自己這麽好的大人和夫人又要離開。

還是口音濃重的興化方言,可沈伯文如今已經不會像初來乍到那會兒一樣聽不懂了,他心中微微有些酸澀,無奈地扯了扯嘴角,想要說些什麽,喉嚨卻像被什麽堵住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