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儀柔殿有喜

永康三年八月時逢燕王趙希言誕辰,王府擺宴,但未對外宣告,僅邀了些舊友,然仍有不少官員派遣家奴前來進送壽禮。

深受寵愛的趙希言,在為世子時,每逢生辰燕王府都會極為重視,故而記住她生辰日期的大臣有不少。

此刻的禮部與太常寺正在籌備皇帝的萬壽節六十大壽,諸國使者攜壽禮也在來京的途中,地方也派遣使臣押送生辰禮趕赴入京為皇帝祝壽。

文武百官都在為皇帝的萬壽節忙碌,燕王府的生辰宴來的都是兒時的舊友,藩邸出來的年輕一輩盡乎都是趙希言的支持者,而如今皇帝又沒有其他子嗣,她便成為了朝臣們的唯一選擇。

數十人坐了滿滿三大桌子,帶來的賀禮也堆滿了大堂,八月的秋風,帶著桂花的香味穿堂而過。

燕王府的後院炊煙不斷,前廳人聲鼎沸,宮人們排成排向前廳進送果品,席間還有絲竹管弦之聲。

“殿下今日可要多喝幾杯,我們幾個有官職在身的可都是告假來赴宴的。”幾個年長的軍中將領開口說道。

“一定一定。”趙希言拿著酒壺與杯子,在席間遊走,向赴宴的夥伴示謝。

近親者都陪同趙希言坐在一張圓桌上,王府典膳司的菜肴上齊之後,趙希言才回到自己的座上,“今日小王生辰,蒙幸諸位能夠赴宴,小王先敬一杯,以表謝意。”

晉陽公主坐在趙希言右側,而左側正北的主位卻被空了出來,碗筷都添齊了,但遲遲沒有人入座,周康不解,便問道:“殿下今日是壽星,為何不坐北?”

敬酒的趙希言將手中的酒放下,開心的表情也瞬間凝固,如鯁在喉,一側的同伴便拉了拉周康的衣袖。

趙希言隨後一笑,擡頭解釋道:“每年,小王的生辰,母親總是記得最牢的,以往在藩邸的時候,總是母親幫我慶生,小王便在想,二十四年前的今日是我的誕辰,母親為我慶生,但遭受生死的苦,卻只字不提。”

原來北座是留給仁孝張皇後的,眾人聽後便一下都陷入了哀思,他們之中,有半數人見過仁孝張皇後,也受過張皇後的恩惠,在兒時吃過張皇後親手做的蜜餞果脯。

對於趙希言而言,子欲養而親不在,這才是最為痛苦的,隨後她輕呼了一口氣,再次舉起酒杯道:“好了,今日小王的生辰,母親一定希望我開開心心的與大家一同喝酒,小王再此立誓,必不會辜負大家的期望。”

每年的八月生辰,趙希言都會在內院擺上一張祭桌,添上香燭與張皇後生前最愛吃的菜,在順天府時,她便會跑到昭陵,仁孝皇後的陵前,而今回到了應天,她只能對著北方祭拜,隔空思念。

燕王府的大門自清晨起便一直敞開著,兩座雄師鎮守在府前,每隔一段時間,趙希言都會往大門處觀望,詢問著左右的人。

明章也會偶然離席,出到府外觀看長安街上的動向,是否有宮裏的人朝燕王府走,因為每年的生辰,無論趙希言在何處,皇帝總會及時的送來生辰禮,即便不能親自作陪。

——乾清宮——

朝議散後,皇帝輪番召見六部大臣,之後返回乾清宮批閱奏疏,政務忙完之後,獨自一人回到寢殿。

皇帝打開一張老舊的畫,系繩脫了顏色,宣紙的邊緣也有些破損,畫上一個女子,身側還有一個紮著總角的孩童。

“皇爺又在思念先皇後殿下了。”跟隨皇帝時間最久的老太監步入殿內,按著皇帝的喜好端來一杯溫度適宜的熱茶。

“這幅畫是在二郎十歲生辰時,吾親手畫的,本要隨她入陵,但我……舍不得。”

皇帝的眼眶有些泛紅,連說話的聲音都有些微顫,“時間過得真快,一眨眼,又過去了十幾年。”

老太監陪在皇帝身側,長嘆息了一口氣,“皇爺要保重自己的禦體。”

皇帝將畫像卷起,“朕在想,若是她的母親還在,今日內廷一定會很熱鬧吧。”

皇帝並沒有忘記趙希言的生辰,老太監也是,“先皇後殿下是最最在意燕王殿下的了,在順天府時,每年殿下的生辰,皇後殿下都會親自主持。”

“朕在想,若是儒儒還在世,又會送她什麽呢。”皇帝揉著額頭,還在思索要送的禮,“那條春水玉帶,已提前給了她,還有什麽是她所缺的。”

老太監本想開口提醒,“皇爺……”

“皇爺!”卻被趕入內的王彥打斷了話,王彥匆匆上前,“皇爺,儀柔殿有喜。”

皇帝松開手,瞪著老邁但不失威嚴的雙眼,“什麽?”

“今日太醫院的院判按慣例入宮為賢嬪娘娘請脈,正逢這幾日娘娘身體抱恙,不思茶飯,太醫這才敢確診。”王彥解釋道。

皇帝從椅子上坐起,撩起衣袖向殿外快步走去,老太監在一旁,連忙喚道:“皇爺,燕王殿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