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換俘

又一個年節過去。

今年是戊辰龍年,天下依舊有三個年號,大元至元五年、宋鹹定九年、唐建統四年。

戰亂還未停歇,但似乎已經隱隱趨近於尾聲。

就像是幾個漢子打仗打到精疲力盡,或許都要停下來休息,或許其中某一人能咬咬牙,在體力耗盡的邊緣將對手先結果了。

……

正月初六。

天一亮,張弘道、董文用、王愕、王惲等人再次趕到了李瑕的大帳外。

“陛下在嗎?”

張弘道腳步匆匆趕來,語氣有些急促。

帳外的守衛應道:“陛下正在見郭相公。”

“又在見郭相公。”

張弘道小聲嘀咕一句,見那守衛沒攔自己,還是大步進去。

帳中,只見地毯都已經被郭守敬掀開了,李瑕還用劍在地上掘出了一些泥土,郭守敬正捧著土壤在解說著什麽。

“雪一化,地裏就得挖好水渠,否則便容易內澇……”

“陛下!”張弘道上前一抱拳,道:“元軍反攻保定了,今日……”

李瑕擡了擡手,先向郭守敬道:“你去辦吧。”

“臣領旨。”

待郭守敬先退出了大帳,董文用便上前道:“陛下這幾日都在接見若思,問的是屯田之事吧?”

“不錯,董卿也有高見?”

“屯田是好事,臣只是疑惑,如今就開始在北方屯田,一則遠水解不了近渴,二則還有被元軍糟蹋的風險。”

“你覺得不太妥當?”李瑕道:“現在播了種,至少還能盼著夏收、秋收。”

“臣並不反對此事,只是擔心三四月的軍糧尚且不足,如何等到七八月?”

李瑕笑了笑,道:“軍糧的事再想辦法。朕只先說一點,你若是忽必烈,等到五六月,眼看唐軍收成在即了,是何心情?可著急?”

“陛下英明。”

董文用本就不反對屯田,只是覺得別的事更急。提醒一句也就是了,很快便轉頭看向張弘道。

張弘道當即從懷中掏出一封信來,遞在李瑕面前。

“陛下,這是今日射到臣軍中的箭信,有上百封。”

信是由漢文寫成的,李瑕只看了兩句,目光便轉而看向落款處。

落款卻是張柔,還蓋著其大元蔡國公的大印。

至於信的內容,則是以張柔的語氣痛叱了張弘道的不忠不孝,並言他已率大軍前來收復保州,要求保州軍民迷途知返,復歸大元。

“陛下,這必然是元軍的伎倆。此信絕非父親手筆。”

“朕知道。”

李瑕還明白,對面的元將顯然也知道收回保州不會這麽簡單,無非是兵臨城下之前先亂保州的軍心,同時也是一種挑撥。

……

“據探馬打探到的消息,這支元軍已經抵達白溝,有兩萬余人,雖然掛著張柔的大旗,實際上的主帥其實是奧魯赤。”

“奧魯赤這個名字諸位將軍也許都沒有聽過,但他在蒙古軍中地位不低。”

軍議上,林子出列,環顧了諸人一眼,開始說起來。

“奧魯赤的祖父是鐵木真的前部先鋒,奧魯赤的父親則在木華黎死後接任行省蒙古軍萬戶,領兀魯、忙兀、怯烈、弘吉剌、劄剌兒等五部蒙軍。要知道,這五部是蒙軍中最驍勇的部落。”

林子說到這裏,轉向李瑕,又道:“陛下,說來,他還與陛下有殺父之仇。”

“是嗎?”

“奧魯赤的父親曾隨蒙哥征蜀,死在釣魚城之戰中。”

“不記得了。”李瑕道,“沒聽說過。”

“是。”林子再次轉向諸將,道:“總之,此人雖聲望不彰,卻是五萬戶都元帥。”

將領中便有人嗤笑了一聲,低聲道:“蒙古的萬戶比牛毛都多。”

“……”

李瑕聽著他們議過了軍情,最後看向張弘道,問道:“你領騎兵北上迎擊,挫挫元軍的銳氣,可有信心?”

張弘道猶豫了,沒有馬上回答。

史杠遂問道:“陛下,何不據城而守?”

“不守,現在是朕北伐,不是忽必烈南征。”

史杠一愣,默然退下。

其實李瑕有很多原因,比如守城被元軍看在眼裏會顯得像示弱,一示弱,元軍騎兵就會有信心起來,放肆襲擾,只有在野戰中擊敗元軍幾次,才能讓他們老實點;比如保州才歸附,要是轉眼就被元軍打到城下,對民心士氣影響很大;比如還會耽誤屯田事宜;何況野戰又不是打不過。

但原因再多,李瑕反正沒必要與史杠說,犯不著。

他再次看向張弘道,又問道:“有信心嗎?”

“臣,不怕對陣奧魯赤。”張弘道猶豫著,緩緩開口,道:“臣擔心的是,他以家父擾亂臣……”

“過來。”李瑕招了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