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安排

王稟為京畿都防禦使,汪伯潛作為樞密副使,掌握調兵之權,身在管軍衙門之一的侍衛步軍司,九位管軍大將又在場隨時聽候調用。

因此胡楷指名點姓,想楊麟隨他前往蔡州聽用,王稟、汪伯潛點過頭,當即就將楊麟召喚進來,吩咐事宜。

楊麟臉龐黑瘦,也無魁梧之姿,看上去多少有些其貌不揚,但氣度沉穩,眼睛銳利有神,他看到胡楷坐於帥堂之上,也是微微一怔,但顯然很快猜到召他進帥堂的目的,眼眸閃現出異樣神彩,更是沉著的給王稟、汪伯潛、胡楷等人行禮。

朝中所有的決定都是在短短一兩天時間內做出,很多消息都還沒有傳出風聲去——胡楷出任蔡州都防禦使,徐懷他們在跨入侍衛步軍司帥堂之前,也不知曉這事,在大多數將領都心思惶惶難安之時,楊麟能有這沉著氣度及見微識著的能力,卻是不凡。

徐懷坐在一旁,暗中觀察楊麟暗藏振奮的神態。

當世的武舉及將領遷轉存在種種弊端,武將地位被士臣壓得極低,卻不可否認,從軍為將,依舊是當世武人的最佳選擇。

也必然會有一批卓識遠見、才幹過人的武人進入武官軍吏群體。

只是他們進入軍隊之後,受到種種限制,要麽屈意鉆營,要麽隨波逐流,要麽郁郁不得志,並不能綻露他們真正的光芒。

因此,對平民百姓來說,亂世有如煉獄,甚至大多部分武官軍吏都想著平平淡淡的混日子,但對有些武將來說,卻從中看到打破藩籬、建功立業、真正展現自己才幹的機會。

徐懷卻是不怕楊麟有野心,他更怕胡楷、楊麟庸碌無為,在這個節骨眼上才是最致命的。

胡楷也不繞什麽彎子,開門見山問楊麟:

“我即將奉旨前往蔡州,在那裏統領從京湖、川陜等地集結過來的勤王兵馬,以備胡虜入寇——你可願隨我前往蔡州?”

“西南過來的勤王兵馬集於蔡州?”楊麟疑惑的問了一句,但隨即又挺直背脊說道,“胡公但有吩咐,楊麟怎敢不從?”

“你願意就好。事情非常緊急,你即刻回軍營準備,你部將作為我的親兵,編入蔡州屯駐大營聽候調用,待我請得聖旨便即刻出發!”胡楷說道。

胡楷當即叫楊麟趕回軍營去做準備,只等正式的調令下達,就要連夜率部拔營出京,先行前往蔡州。

楊麟走後,胡楷又跟徐懷說道:“我要進宮請辭,還要去兵部處理一些事情,還要匆匆準備些行裝,最早恐怕也要明日才能動身——淮源新置一縣,官印肯定沒有辦法新鑄,諸事只能一切從簡,你什麽時候動身,在你離京之前,我們能不能見上一面?天雄軍第十廂又最快什麽時候能從府州出發,什麽時候能到蔡州,需不需要你星夜兼程趕回府州去領兵?”

胡楷出知蔡州,並非普通的任命,而是作為統領西南諸路勤王兵馬的節帥,離京之前還要進宮請辭,在拿到正式的聖旨、符節後,才能名正言順的指揮西南諸路勤王兵馬。

而淮源置縣,徐懷擔任淮源知縣兼領淮源都巡檢使,統領所部兵馬受胡楷節制,包括新鑄官印等等,程序極其復雜,徐懷肯定不能在這個方面耗時間。

好在天宣帝及王戚庸等相公還知道從權,而待胡楷攜旨到蔡州,徐懷也不怕地方上會對淮源置縣並入蔡州事不配合。

至於天雄軍第十廂兵馬何時能動身,事實上除了胡族婦孺、烏敕部族眾以及工輜營人馬早就分批南撤之外,徐懷他們從勝軍堡動身,也安排徐武磧、唐盤、唐青、韓奇等率二千余正軍即時動身分批南下——

王稟都邀他南下,注定會有一封勤王詔書,徐懷此時怎麽可能會拘泥於形式,一定要等到詔書到手再動身,那得耽誤多少事情?

卻是劉衍、王淵他們作為敗軍之將,還在府州,就怕沒有接到詔書,錯過最後以功贖罪的機會,還被罪加一等。

不過,樞密院執掌天下禁軍調動大權,在樞密副使汪伯潛面前,徐懷當然不可能說沒有調令,兵馬就已經上路了,只是含糊道:

“嵐州雖破,但嵐州兵馬都監司移駐府州勝軍堡,有王高行、錢擇瑞等郎君及諸營指揮在,飛騎傳報,諸部便能踏冰踩雪走捷徑南下,不需要我專程趕回去——淮源置縣,又作為都巡檢區並入蔡州,我能早些動身,當歸淮源組織鄉兵,卻不知胡公許我多少兵額?”

從諸路召集勤王兵馬以及就地征募鄉兵義卒,從來都不是兵馬越多越好,一方面要避免濫竽充數,一方面兵馬召集起來,糧秣兵甲器械以及賞銀都得源源不斷的撒進去。

現在胡楷是頂頭上司,桐柏山卒馳歸淮源以及從淮源新征募的鄉兵義卒,吃喝拉撒,徐懷都得找胡楷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