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義軍

聽史軫說起來春耕的安排,徐懷邀請史軫一同前往山莊。

這是位於燈台架山西段五峰嶺之中的一處莊園,原主人早已經拖家帶口逃往襄陽,留下十多數家仆看守。

劉衍率右驍勝軍駐守舞陽、葉縣期間,還想保持對地方秋毫無犯的良好形象;楚山接手西線防禦,徐懷就對舞陽等地境內條件較好的莊園、堡寨直接下令征用,或駐紮兵馬,或安置民眾。

在數千虜騎放棄擾襲,從滍水沿岸撤出之後,徐懷就將軍政事務交給徐武磧、徐武江、史軫、蘇老常等人打理,他攜柳瓊兒住進五峰嶺養精蓄銳。

他們如今在山裏已經住了大半個月,也算難得享受戰後的閑暇時光,不至於叫神經崩得太緊。

莊園位於五峰嶺東山的半山腰上,從後山林間溪澗走進莊園,走到前院一塊支伸出去的巨石上,能將莊園東側有十數裏寬闊的山谷盡收眼底。

山谷兩側分布的也主要是低矮的淺山低嶺,像是燈台架山脈在中部北段被無形的巨掌拍陷下去一大塊似的。

一條寬闊的河流從南面的群山峻嶺之中緩緩流出,穿過山谷往北而去,乃是汝水在舞陽縣境內最為主要的一條支流洪河。

燈台架山作為伏牛山脈的東部余脈,從西北往東南延伸約有百裏,涉及舞陽、遂平兩縣,有不少民眾結寨棲息其中;洪河所流經的山谷,人口要更為密集一些,除了坡地山田,漫山遍野都是烏桕樹,人稱烏桕鄉。

澧滍二水截流北泄之後,源出燈台架山的洪河便成為汝水的正源。

汝潁大捷之後,為確保滍澧上遊地區牢牢控制在楚山手中,淮上西線防區則從舞陽、葉縣往北擴大到郟縣、襄城、召陵。

不管從哪個角度,舞陽都要取代葉縣,成為淮上西線防區的中心。

楚山行營的行轅、蔡州州衙都最終遷入舞陽。

不過,舞陽城地處平闊,距離燈台架山約有三十裏,地形上易為優勢敵軍合圍,楚山這才決定在洪河出燈台架山的谷口築造城墻,將烏桕鄉圍成一城,作為舞陽背腹的戰略支撐。

淮上諸縣雖然都歸隸於蔡州,但為了便於防禦,徐懷月余將楚山行營劃為東線防區、西線防區部署防禦之事。

東線防區囊括確山、楚山、信陽、羅山、潢川及淮源等縣,以行營左長史院、左司馬院統攝東線軍政事務。

西線防區除了舞陽、葉縣、郟縣、襄城、召陵、烏桕之外,還有新近恢復縣治的遂平,軍政事務皆受行轅直轄。

除了州兵作為諸縣(城)最為基礎的留守兵馬,可以根據實際需求從諸屯寨及鄉司征調丁勇進行補充外,僅編三萬正卒的天雄軍,作為楚山行營的精銳戰力,也正式劃分為選鋒軍、左右軍及水軍四部分。

選鋒軍即侍衛親兵營——其他行營也有類似選鋒軍的旗號,皆是軍中所選精銳,楚山選鋒軍編三千甲騎,以王舉為統制,駐營設於舞陽。

左軍轄徐心庵、韓奇、殷鵬、唐青四廂精銳,編一萬兩千名甲卒,駐營設於楚山,分戍東線諸城寨,隸屬於左司馬院統轄,徐武磧以左司馬兼領左軍統制。

水軍以許淩為都虞侯,編三千水軍將卒,受左司馬院節制,駐營設於周橋,協防淮河上遊諸城。

右軍轄陳子簫、徐武江、唐盤、王憲四廂精銳,編一萬兩千名甲卒,負責西線防區的守禦之事,徐懷兼領右軍統制;駐營設於舞陽,分戍西線諸城。

楚山常備兵馬規模還要小得多,敵軍京西四州總管府轄有兩萬精銳赤扈騎兵不說,同時還將一批諸蕃族健銳改習步戰,至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淮上面對京西敵軍還是處於劣勢的。

徐懷朝北面的遼闊原野眺望過去,眉頭微微皺著,也不知道何時才能真正迎來反攻的時機。

“嗒嗒……”十數騎沿著洪河左岸朝山谷馳來,經過烏桕城工地沒有停留,沿著山道往山莊這邊而行,很快就來到山莊前院的巨石前。

“節帥好雅興啊,在這裏看風景哩!”周景與張雄山、王峻等人下馬來,行禮道。

“你們此行辛苦了,有什麽好消息帶回來?”徐懷看向周景身後張雄山、王峻等人問道。

汝潁會戰後,最重要的事務除了部署、完善滍水沿岸的防禦外,就是聯絡撤入嵩山之中的義軍。

這個聯絡,不是派人去傳幾封書函這麽簡單。

更為關鍵的還是盡一切可能,幫助義軍及當地的抵抗勢力,在嵩山之中站穩腳,更好的從側翼襲擾、牽制許鄭等地的敵軍,減少淮上正面受到的軍事壓力。

因此張雄山帶隊,與王峻、柳越亭等人往嵩山走了一趟,兩個月才返回淮上。

“總體來說,收獲還是頗豐的!”張雄山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