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廷議

徐懷在宮中陪建繼帝用過午膳,回到新宅,看到韓圭在院子裏陪同王孔與朱桐說話,鄭屠卻不知去何處忙碌了。

“徐侯回來了!”王孔還是謹小慎微的性格,看到徐懷走進來,忙站起身來問候。

人的命運際遇殊異,徐懷在嵐州與王孔、沈鎮惡、燕小乙三人相遇時,王沈燕三人乃是莫逆之交。

第一次北征伐燕之後,王孔選擇追隨王番,此時還在王番身邊任事。

卻非王番不照顧身邊人,實在是王番乃士臣出身,擺脫不了舊有的桎梏限制,他受命出領荊湖北路兵馬都部署,執掌荊北的兵政、訓令、征戍之事,卻沒有辦法幹涉統兵將校的任命、提拔。

因此無論是王孔也好,鄭壽也好,協助王番處理兵政操訓諸事極是勤勉,卻始終沒有正式統兵的機會;王番幾經極力爭取,也是這次淮南大捷之後,為鄭壽、王孔奏功得授武散官振武校尉。

沈鎮惡、燕小乙選擇追隨楚山,燕小乙此時在楚山行營左司馬院任參軍事、都虞候,執掌刺院、馬步兵院;沈鎮惡卻在奔襲太原一戰壯烈戰死。

卻是朱桐、朱芝兄弟二人,一直以來都順風又順水。

昨日韓圭、鄭屠、烏敕海、牛二、蘇蕈、徐憚等人都隨徐懷進宮參加大宴,王孔卻沒有資格參加宮宴,也是到這時徐懷才見到王孔。

坐下來閑聊,卻是王番一早去了樞密院商議剿匪之事,不知道徐懷何時能從宮裏回來,讓王孔過來候著。

昨日連軸兩場飲宴,特別是回到新宅,大家開懷暢飲到深夜才散場,但是要談的事太多,徐懷當時也琢磨不透朝中太微妙的形勢,更多還是聽胡楷、朱沆他們談朝中事,並沒有談及楚山的諸多打算。

不過,徐懷途徑漢川遭遇賊軍,從權調了八百甲騎入駐雙柳莊震懾賊軍,徐懷甚至在動身趕來建鄴之後,命令範宗奇等人伺機行事,可以尋機殲滅、驅逐聚集於雙柳莊附近的賊軍。

朝中沒有誰能說徐懷之前的決定有什麽不妥之處,那接下來荊北清剿湖寇,楚山要不要在一定程度上參與進來,就有很多的操作空間。

無論是王番,還是荊湖北路監司其他官員,主要還是希望楚山精銳能參與清剿湖寇。

荊湖北路兵馬都部署司所屬的將吏也不排斥這點——他們基本上都參與過淮上防線的輪戍,甚至還有不少將吏曾進入武士齋舍修習過,對楚山軍的武力強悍、作戰彪勇,他們是深有感受的。

湖寇即便都是烏合之眾,但十數二十萬人馬在荊江以北肆虐,規模更大的饑民也被鼓躁起來,朝廷卻僅允許荊湖北路從淮南調回兩萬兵馬回去,還需要留一萬兵馬在淮南輪戍,誰會在這個節骨眼上,拒絕跟真正的悍兵強將並肩作戰?

至於爭功,也要有命才能去爭。

徐懷現在從宮裏回來,聽王孔說過王番迫切想挽留一部分精銳在荊湖北路參與剿匪的意思,就令鄭屠安排車馬趕往樞密院,將在樞密院商議剿匪之事的王番以及荊湖北路轉運使司的兩名官員接到新侯府來。

楚山主要是防備京西、河洛之敵,肯定沒有辦法調主力南下剿匪,倘若僑置之事最終能得朝中允許,徐懷告訴王番以及荊湖北路轉運使司的官員,楚山會出兵參與平定漢水以東、漢川南部的亂事。

千汊浦在當世只是概稱,實際地域大體相當於後世的漢口等地區域,上古乃是雲夢澤的一部分,地勢低陷,江漢相交於此,諸河隨地勢流淌,沒有大堤約束,水情變幻莫測,地方一直都無法有效治理,此時反而成了饑民聚集之地,與當地受排斥欺淩的漁戶船民攪和在一起,變得更加復雜。

然而聽徐懷說,楚山要在千汊浦僑置一縣遙領之,相當於從鄂州北部生生挖走一塊,荊湖北路轉運使司的兩名官員,都是一愣,沉默著不知道要如何應答徐懷。

王番起初也是沉默,等到荊湖北路轉運司兩名官員告辭離開後才問道:“楚山為何有此想?”

“我午前進宮,還沒等我訴苦,陛下就先訴起苦來,”徐懷說道,“目前陛下欲重新將淮南分置成淮東、淮西兩路,除了廬州、揚州歸中樞直轄外,在淮河南岸形成以壽春、楚山兩城為核心的淮東、淮西大營負責抵禦徐宿之敵,總計將編列兵馬十六萬眾。到時候除了地方自征自支外,朝廷還籌劃著每年額外撥付一千二百萬貫餉銀及一百二十萬石精糧。以此數核算,楚山需要朝廷每年額外撥付六百萬貫餉銀以及六十萬石精糧,但朝廷現在拿不出這筆錢糧,只能另辟蹊徑……”

徐懷跟韓圭說道:“你拿我的名帖前去省院,找有司商榷僑置之事——此事非同小可,陛下要楚山與有司拿出具體的條陳,再召大臣議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