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職事

王舉、史琥等人率部不辭萬裏前往瀘水之畔接應契丹殘部南下,當時的安排較為倉促,但這兩年制司(楚山)看似實力壯大許多,面臨的局勢卻更加的復雜、險惡,要做的事情太多,行事難免會掛萬漏一,難以做到周全。

不過,在武裝商團出發之後,制司這邊也是想著要更為系統的去研究西北、西南諸蠻的問題。

前期工作以搜集史料為主,就沒有擠占軍情司有限的人力,而是以主簿院為主。

當然了,韓圭與史軫他們平時事務繁重,無法兼顧太多,此時聽到徐懷說及世居黎、雅等州的青羌族人很早就有與東女國、白狼國等蕃邦接觸的記錄,韓圭就將主薄院隨行的兩名書辦喊到營帳裏,詢問他們有沒有接觸到相關的史料。

這一問,還真有一人近期看到過蜀地志書裏有提及位於若水中遊的黎州乃青羌部世居之地,有大寨名九襄城,往北翻越牦牛嶺,還有一處地名叫打箭爐,有傳聞乃是漢末蜀相諸葛亮鑄造兵甲箭矢之所。

只可惜大越立朝以來,對邊地羌蕃等族以招撫為主,實際的交流極有為限,更不要說往歸附的蕃地委派官員了。

因此九襄城、打箭爐等地,也並沒有正式列入大越的版圖之中。

不過,秦漢時期的白狼國以及前朝初年為吐蕃所滅的東女國,史載皆善冶鍛鑄,其冶鑄之地都與傳聞中的打箭爐相合。

目前主簿院搜集到一些瑣碎史料,不僅能大體能推斷朵甘思東部的嘉曲河,與穿過邛崍山進入蜀地的若水很可能就是同一條河流,也發現黎州青羌族人所慣使的長刀,在形制與前朝所傳的蕃刀相類,而與當世蜀地所出刀械有很大的不同。

此外黎州青羌不善冶鍛,其族也聲稱這些刀具都是從蕃人手裏購得的良刃。

“求承還想多搜集一些地方志加以驗證,卻不想使君已知曉其事……”這個名叫蘇求承的書辦,也是剛剛選錄制司任吏才三四個月,早就聽聞徐懷博聞強識、無所不知的能耐,此時才是第一次親眼見識到,揖禮贊道。

徐懷有著後世記憶,對形勢的判斷以及對各種戰略可能性的分析,當然非他人能及。

面對蘇求承的誇贊,他只是微微一笑,問道:

“你可願意率領一隊人馬,以鑄鋒堂商隊的名義前往黎州、雅州,探索穿越邛崍山進入吐蕃高地的通道?”

除了派信使趕往神玉山麓,使蕭林石、蕭燕菡遣人到邛崍山西麓探索通道,史軫、韓圭也都建議制司派人馬前往黎州,同時從邛崍山東南麓尋找道路,雙管齊下,盡可能快的找到新道。

這樣也能盡快明確契丹殘部後續的去向。

主簿院乃是韓圭執掌,專門處理各種機密書函令表等事,書辦、經承等吏職都經過嚴格的選拔與審查,能力也不會弱。

不過,深入路險山危、瘴毒深重又民風彪悍的邛崍山中,絕對是樁苦差事。

要不然的話,在當世流徙就不是什麽嚴厲的懲罰了。

蘇求承願不願意遠赴此行,徐懷還得征詢一下他自己的意見。

“求承雖無縛雞之力,也才薄德淺,唯全力以赴不負使君所望。”蘇求承卻毫無猶豫,應允擔下此職。

徐懷就讓韓圭具體安排這事。

王舉這次回來,自然還繼續承擔統領選鋒軍的重任;蕭純裕以及率部在前來京襄途中的蕭泫、鄔散榮等將,也將正式加入京襄為將,蕭純裕先行抵達京襄,徐懷就安排他在王舉麾下任事,先熟悉京襄的各種情況。

而這次護送王舉先行返回泌陽的兩百多武X衛,除了一小部分契丹武士,更多以武士齋舍出身的見習武吏為主。

這一批見習武吏以孫延觀為首,主要選錄於投附的洞荊聯軍,前年秋後以見習的名義跟隨商隊西行前往秦水,之後隨同契丹先遣兵馬從洮源南下,前後總計有四十多人永遠的倒在荒原之上。

包括徐灌山在內,這次可以說是京襄將吏損失極為慘重的一次。

無論是病逝還是戰死,所有西行途中倒下的武吏都提拔兩級予以撫恤,其他返回泌陽的武吏都加功編入選鋒軍。

孫延觀也成為繼蔣昂之外,第二個擔任都虞侯高級將職的歸附義軍將領。

選鋒軍作為京襄最為精銳的騎兵部隊,不僅在戰場上要承擔最為艱巨的沖鋒陷陣重任,平時也承擔護衛、偵察、突襲等各種特種作戰任務——除了自身需要補充大量的精銳武吏、悍卒進行加強外,同時還承擔往諸戰兵、守備兵乃至屯輜兵輸送武吏的職責。

像這一次總計動員近二十萬輜兵、屯兵參與汝蔡等地的防守,基本上都是以各都巡檢司、巡檢司進行集結,也由諸巡檢司、巡檢司平時負責操訓的武吏直接擔任指揮使、都將等職,保證指揮架構的有序與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