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九回 鐵蹄踏碎賀蘭山(上)(第2/4頁)

直至德明之子李元昊,正式稱帝建國,這才有了興慶府之名。

建成百年,數朝修繕,如今城池周長十八九裏,護城河闊十丈,南北各兩門,東西各一門,寬街長道,劃分得二十余坊。

只不過西夏畢竟貧瘠,即便都城之中,除皇宮、權貴宅邸尚顯堂皇外,其余民居,也都是些低矮土屋。

“十丈城河?”老曹聽罷,眼神一亮,揣摩道:“西北之地不比江南,十丈河道著實是不窄了!興慶府距黃河不過二三十裏,它這條城河,若不貫通黃河,哪得這等磅礴水勢?”

城河通附近河道,乃是慣例,便似汴京、鄭州一帶城河,皆通黃河,蘇州城河,則通運河。

黃友也明白了老曹意思,卻又疑惑道:“武帥之意,是要乘著筏子直抵城下?只是……”

老曹見他欲言又止,呵呵一笑,把住手臂道:“老黃,你我如今,也算出生入死的交情,什麽話還不能當面說?”

他的籠絡手段,真個駕輕就熟,小小一個動作,便讓黃友心中一暖,當即說出自家顧慮來。

“末將是覺得,這般行事,固然有出其不意之效,可那筏子又載不得雲梯等等,城墻高高,卻難生翼飛上。”

曹操微笑道:“原來如此,黃將軍且放寬心。我這些弟兄中,多有身懷絕藝的人,興慶府城墻再高,比之雁門關如何?”

說罷,回頭叫一聲:“時遷!”

“小弟在此!”時遷笑嘻嘻,露出一嘴稀碎小米牙,一躥到了面前。

曹操見他這伶俐模樣,頓時便覺心安,笑呵呵道:“好兄弟,你今休辭勞苦,讓張良載了你,去為大軍探探道路,順便瞄一眼那城墻,心裏有個預備。”

“小弟得令!這便出發,哥哥只顧放心便是。”

時遷一抱拳,拉著張良去到河邊,解下一個小筏子來,兩個乘了,順著落日下金光滾滾的河流,遠遠向北飄去。

時遷這一去,直到次日天光方回,卻是和張良兩個,背著筏子,自陸地上走了回來。

同曹操稟告道:“哥哥,小弟這一番打探的清楚,興慶府那城河,果然直通黃河,便是大船,亦可進入。那入河之處,乃是黃河渡口所在,若在平常,有五千西夏軍守把在此,以防宋軍渡河。”

老曹聽了,先是一驚,隨即笑道:“既然是為了防止宋軍渡河,如今想必都調走了?”

時遷佩服道:“哥哥所言正是!李乾順那廝,只愁兵馬不夠使,凡是能調之兵,都隨他殺去了宋境,如今坐鎮城中的,乃是太子李仁愛,此子不過十三四歲,由國相李遇昌輔佐。兵馬只得五千,其中四千,乃是麻魁軍。”

黃友在一旁,見曹操不解,連忙道:“麻魁軍者,乃是當年梁太後精選諸寨健婦組建,即西夏之女軍也。”

曹操聽罷,並不鄙夷,反而贊道:“李乾順此人,也是個敢下注的!以女軍守皇城,可見他真個是全力以赴,要畢其功於一役,吾等若不到此,說不定真便被他打下偌大基業!此人能有這等心志,盡取秦土後,苦心經營一回,未必不能與金國爭鋒。”

花榮在一旁笑道:“若論膽色,哥哥的膽色難道小過他?踏浪千裏取王城,此古人未有之偉業!何況哥哥的手段,更是高明,我等兵出潼關已逾一月,西夏人竟仍懵懂未知,便是滅國也不為冤也!”

老曹大笑:“賢弟所言不錯,吾既來此,便是西夏當滅!”

當即定計道:“姚興、曲端、黃友、焦挺、石寶聽令!”

五個精神抖擻,挺腰抱拳:“末將在!”

曹操道:“令你五個,各領一千兵馬,自陸路殺去,圍了他南、西、北三面,共計五個城門,虛張聲勢,卻不必真個打城,只不放他一人離去,便算功勞。”

又道:“三娘、花榮、時遷,都隨我走,待天黑,乘皮筏直抵東城下,一舉搶了他城!”

曲端驚道:“武帥,這是存心要甕中捉鱉呀!”

老曹笑道:“我費了無數周折,方得到此,自然要一口吃個肥圓,呵呵,待把他留守的後妃群臣一舉成擒,再看我如何擺布那李乾順!”

姚興等人見他意興飛揚,也都不由豪情勃發,待中午用了戰飯,日影一移,便各自領軍而去。

曹操這時不慌不忙,直到天色將黑,才領軍上了筏子,沿著河水而去。

卻說西夏自出兵以來,一路高歌猛進,今日勝一陣、明日下一城,數月以來,捷報連連,整個興慶府,無日不沉浸在狂歡之中。

任誰都看出來局勢之佳——強金殘遼,都在爭搶宋土,他哪裏還有力西顧?

至於金國,雖然厲害,畢竟人少,占了偌大遼土,再取宋土,早已肚脹腹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