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上諭

弘治皇帝是老好人一個,而且他現在心情舒暢。

該說不說,他看自個兒兒子氣這些往日裏油鹽不進的大臣都快要上癮了。

多虧是生了個好兒子,不然他今日如何能這般過癮?

既然心情不錯,他也就不講那些讓氣氛緊張的話,伸出手安撫安撫大家,“好了,兩位愛卿。朕呢,讓太子少說幾句。你們呐,也不要再講什麽辭官的話了。咱們君臣還是回過頭來說說朝廷的用人之法才是要緊。”

朱厚照暗暗哼了一聲,

他可不是開玩笑,這兩人要真的因為今兒這件事就辭官,那他真的就回去發東宮旨意。

多看了五百年,可能正經事兒幹不出幾件,損人的辦法腦子裏卻有一大堆,不把你惡心死誓不罷休。

不過眼下,這的確不是要緊之事。

“父皇,不如這樣吧,”朱厚照想了想,“一是,父皇能否發個上諭?將今日兩位大人與兒臣的對話詳細記錄,提出朝廷用人之法不可囿於派系之別,更不可對推薦了王越的朝臣肆意安插罪名。二是風聞奏事歸風聞奏事,不要胡亂彈劾朝中大臣,尤其是彈劾周經周大人的那個張朝用,周大人何等樣人,沒有人不清楚,這樣彈劾實在沒有道理,不過言官不以言論獲罪,父皇便不要治他的罪,但要在上諭中點名批評他,以示警戒。三是,三邊總制官要以最能勝任這一標準來擬定人選,不管他是誰的人,或不是誰的人。說到底,朝廷上上下下那都是父皇的人。”

“嗯。”皇帝點了點頭,“周愛卿和吳愛卿以為如何?”

僅看這三條,他們兩位也說不出哪一句是不妥的。

雖然和他們想象中的差距很大。

但他們今日在禦前已經和太子相爭到這個程度,太子說出了一個正理,一樣對國家有好處。

這樣的話,他們那個‘君父昏庸、臣子力諫’的套路就不好使了。

因為君父也有自己的道理,也講得通,只不過和你不一樣,你還一定要反對,這叫什麽?

這叫抗旨不遵。

沒有道理,皇帝要聽大臣的吧?

宣揚出去,輿論場上也肯定是雙方都有人支持有人反對。

朱厚照要做的就是這樣,就是要當他們‘搬出道德聖經,一棍子把你打翻在地、說你錯得不能再錯’的時候一定要講出自己的理來。

不能給他們辯得啞口無言,否則即便強行發個上諭馬上就給你定性成昏君!

長此以往事情就難辦了。

現在辯了則不一樣了,

你為國為民,我也為國為民,只不過角度不一樣,你非說我是昏君,那我就弄你。而且大張旗鼓的弄你,把你的名聲搞臭。

可就眼下這個結果,實在也難以令周、吳二人稱心如意。

所以皇帝問他們,他們這心中也是覺得有些像悶了一聲氣一般。

“陛下若要堅持這樣發,微臣也只能領旨了。”

這話看似服軟。但服的是權力的軟,不是道理的軟。

但對朱厚照來說這便夠了。

至於有人認為不對,那是另外一回事。一年下來被有人說不對的事兒多了去了。但皇帝也要幹,而且要堅持用威權去壓著幹。

“周大人。”皇太子在叫他,

“微臣在。”

“聖人之道說君子和而不同。本宮知道你是君子、直臣,但本宮也不是小人。”

“殿下言重了,微臣不敢。”周經也只能無奈嘆氣。

“今日你我之間的意見不合,不能說明你與我,一個賢、一個不賢。你是為了朝廷好,我也是為了朝廷好,恰恰說明我們都是為了給父皇效忠。因而剛剛有些話,你且不要往心裏去。”

弘治點點頭,嗯,朕這個兒子真厲害,有緊有松,拿捏自如。

周經一聽有太子溫言,話裏也不敢再拿大頭,趕緊跪下行禮,“殿下之言實令微臣羞愧!微臣今日也有不當之處,請殿下恕罪!”

朱厚照點點頭,對自己的微操感到滿意。

周經這種人,當戶部尚書還是可以的。管錢袋子的,就需要這麽個性格。

至於吳寬,

他也懶得去管他心裏是不是委屈。

“你也沒有什麽罪,更談不上恕罪。”朱厚照擺了擺手,“你說出了選了王越的害處,我說出了選了王越的好處。這許多事本就是好壞參半,十全十美之事向來難求。既然如此,咱們就以父皇的聖旨為準,我與周大人總歸都是人臣,一切權柄還是要操之於上。”

這種話是不好反駁的,除非是你的十族都和你有仇,你想滅了他們。

吳寬心中暗嘆,

皇太子實在是個人精,他幾句話把自己的地位拉下來與周經一致,既擡高了周大人,也擡高了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