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深化、神奇與海上武裝

對於顧佐來說,他覺得皇帝的改革思路中最為驚艷的是組合式的支付方式,本色還是折色的選擇權又重新回到了朝廷手中。

現在令鹽商全部納糧,會因為糧價不夠而使得鹽商占到便宜、朝廷有所損失,全部繳銀又會使得商屯再也不會如往日一般興盛。

如今兩種方式結合,戰時多要糧食,平時多要銀兩,根據實際需要靈活變動,僅從這一點上來說是相當不錯的。

不過李閣老在朝中多年,經驗豐富,他講得也沒有錯。

回府以後,顧佐始終難以入眠,腦海中不斷謀劃鹽法的方方面面,以至於第二天走在路上還撞到了人。

到傍晚時,管家遞了帖子,說有人拜府,打開一看也是個熟悉的名字了。

來人正是梅可甲。

開海合法化以後,他的身份也合法化,所以最近在京師他也進行了不少活動,作為梅記的老板,有一個重要的官員他不得不打好交道,便是少府令。

少府目前管轄著杭州的一些絲商、布商,本身也開始開展糧商的生意。和梅記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機構。

而且同在杭州,他們各自管轄之下的一些作坊、商鋪都有經營往來,人家還是戶部侍郎,怎樣都不能忽略。見不見他,那是顧侍郎的事,去不去就是他自己的事了。

二月的京師已然開始轉暖,院落裏幾顆桃樹吐了芽,微風徐徐,帶些微涼,感覺很好。

顧佐還是正式的接待了他,

前幾天,皇帝將此人的兩個女兒接入了皇宮,真要說起來,這就是國丈。

顧佐又想起來今天早上上朝時見到的左副都禦使章懋,老人家現如今在朝堂上威望高了,因為皇帝聽了他的諫言,往宮裏接了姑娘。

說到底,因為聖上太過勤政,據說還沒有召過人侍寢,所以官員們多少有些擔心,這裏頭會不會有問題。

現在此事終於有了結果,章懋怎樣也算大功一件。隱隱的,有些人覺得他的地位也要靠近九卿了。

因為現任左都禦史張傅華並不受寵,過不了多久必定是要讓出位置。

反正京裏大約也就這些閑言最多,無非就是誰又升官了,誰又受寵了。人事任命勾動人心。

宅院裏,

顧佐真的看到梅可甲,忽然有些驚訝,因為梅可甲還是身穿麻布,而並非綢緞。

其實不論是六品功名冠帶,還是國丈的身份,梅可甲穿一下綢緞是沒有問題的。也不知道正德時的外戚會如何……要是在弘治年間,不要說穿綢緞了,說不準都要封候、封公了。

而梅可甲對此的回答是:“習慣了。穿了大半輩子的粗布麻衣,要是忽然穿綢緞,反而覺得別扭。”

“梅公家資豐厚,卻能如此節儉實在出人意料。相比起來,我們都要羞愧了。”

梅可甲是覺得,梅府在京師裏的角色一直很微妙,這些年過來,大家都知道他家非常有錢。現如今又和皇帝扯上了親戚關系。

一個商人也搖身一變有了官身。

這其中哪一件都是很容易惹人嫉妒的事。

如果小小的梅府變成了某種焦點,這在京師之中其實是很危險的,說到底他們還是根基淺薄,萬一過於張揚,惹來禍事,那可怎麽得了。

至於說皇帝的聖寵,

梅可甲又不是小孩子,古往今來多少興衰事那是看在眼中。當今天子又是一時明君,一旦越線,似魏彬那樣的自己人也一樣殺。

“少司徒,朝廷開海以後,梅記計劃於今年開春之時起運一批絲綢和瓷器出海,眼下正在籌備船只、清點貨物,少司徒掌管少府令,若是有需要可以搭梅記之船出海。”

官府做生意,總不像是真正的做生意,梅可甲這樣友好說到底還是看在他是戶部侍郎的份上。

“這樣也好。只是本官還不知今年浙江各地的作坊能有多少絲綢,這幾日就下令讓他們統計,得了結果之後盡快告知梅公。對了,陛下也令本官設立了一個造船的廠子,梅公似乎也聽旨行事,卻不知這廠子辦得如何?造船工匠可夠用?”

梅可甲早年間就是混跡商場的人,與官員打交道也多,一聽這話還如何不明白,“下官那邊也還行,若是少司徒有需要,梅記可劃兩百個工匠。”

顧佐大喜,“當真?如此甚好!這幾月以來,買船的人實在太多,倒是造船的人不夠用了!”

梅可甲微微一笑,“陛下應當是有些度支之才的。造船廠子的事梅記開始得早了,當初應該就是料到有此一天。”

“梅公如何看陛下的度支之才?”顧佐現在是深埋在搞經濟這裏面。

因為朱厚照其實在日常之中也多多少少會透露出一些後世的經濟理念。

譬如說,少府令的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以及讓他督建不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