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二哥,你得入宮!

楊應寧這個三邊總督的確很關鍵。

皇帝能以復套大業相付,心中對他的信任還是很大的。

這種抉擇的關口,要說誰能真正影響皇帝的決策,也就只有他了。

因為正德皇帝是個很理性的皇帝,如果今年復套能搞成,那就搞,搞不成,只要道理說清楚,那肯定就不會搞了。

這可不是那種把軍國大事當兒戲的昏君可以比的。

只不過……

楊增榮能想到的事,他王炳會想不到?

“你說我去見他,是該去見他。可怎麽見呢?我這個兵部尚書,雖說掌全國兵事,但他是閣老,復套的事,我得聽他的。這是當初皇上安排得巧妙之處,就是許他便宜行事,不受朝堂制約。所以在公,他還是我的上司,他與陛下說什麽,怎麽說,輪不到我多嘴。

多了嘴,反而讓人覺得不懂事,是為了自己的私利,搭上了上司的身家性命,那以後還不知多少麻煩事。再有,他楊應寧也算是老狐狸了,屬於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兒。能做的事,不用我去勸,他也會做。不能做的事,我開了這個口也是無用。”

楊增榮老臉一紅,

他還以為自己想到了王炳沒有想到的一茬,誰曾想,人家不僅想到,而且想得更多。這朝堂之上,誰又比誰更笨呐?

“……聽大司馬的意思,倒不如想想楊閣老需要什麽?”

王炳低頭轉著手中的瓷杯。左思右想之後,只能搖頭,“若真的那麽好想……陛下也不會安排這麽個位置給他了。”

總督加閣老。

大明大概是頭一回。

這就使得楊一清的地位有些超然,他要調動什麽資源,一般人不敢拒絕,也就是所謂的邊疆戰事不能受掣肘。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皇帝是故意讓楊一清只需要在意聖意,

“若我是楊應寧,才不會管京裏怎麽爭,天子以如此重任相托、又如此信任,那麽便是天子怎麽說,我便怎麽做,只要抓住這個關鍵,京師再亂,一樣可以穩如泰山。反而摻和進京裏的事情會大大的不好。”

因為那樣,皇帝就會猜疑你這個手握軍權的邊疆大臣的用意。

不會的,王炳確認,楊一清絕對不會管這些事。

所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

內閣也爭取不到楊一清。

這也足夠了,反正聖意在他們這一邊。

至於結果如何,那就是看皇上要如何抉擇了。

過了一會兒,府中的下人過來稟報,說:“老爺,宮裏傳出了新的旨意。”

“嗯,拿來我看。”

結果王炳一看就覺得很莫名,

“威寧伯?他與此事有何關系?”

……

……

“楊總兵,一年不見,您又魁梧了。”

威寧伯府的老管家是當年跟隨王越的老人,老人嘛,用著順手,便一直留著了。

以往王越在的時候,楊尚義常常出入威寧伯府邸,現在人不在了,他只要回京也還是會來的。

吃水不忘挖井人,如果不是王越舉薦、培養,他現在還在廣寧衛那裏吹冷風呢。

“孫伯說笑了。我這是一年年見老還差不多。”

老人家讓出身位,“快請進吧,老爺在呢。”

“好。”

楊尚義之所以常來這裏,多少還是懷念王越。

他現在在楊一清的手下雖然說也不錯,不過周尚文幾番征戰下來,顯然已經更受重用了。

而對於新任威寧伯來說,

甘肅總兵楊尚義的上門,顯然是件大事。

王烜非常正式的接待了他,盡管兩人其實並不熟悉。

“去年十月,朝廷下旨讓我襲了威寧伯的爵位,我雖然朽木之才,但朝廷旨意不敢違抗,且,也想盡些力量,不墮祖宗的威名。”

說到這後面,他的底氣有些不足,像是害羞的男孩兒。

楊尚義看在眼裏,心中嘆息,如此懦弱,想恢復祖宗威名那也不太可能了。

“若是不介意,我想去祭拜下王襄敏公和令尊。”

“怎會介意?我帶楊總兵過去。”

威寧伯府沒什麽過年的氛圍,畢竟去年剛剛死了老威寧伯。府院裏除了古樸的建築,就是些梅花,相比於其他伯爵府略顯簡陋,但不失雅致。

一行人在廊檐中邊走邊說,還未注意到後面已經有人快速跑了過來,遠遠的喊道,“老爺,聖旨到!”

威寧伯府幾乎很少有這樣一句話。

王烜一開始聽得不真切,還以為自己是幻聽,到第二遍時他嚯然愣住,然後轉身。

楊尚義也一樣側著,他聽清了,“既是聖旨,還是快快去接旨吧,這可耽擱不得。”

王烜有些恍然,他想到了年前妹妹說的話,沒想到還真是如此。

“楊總兵,我去去就來。”